1966年,八一厂已经很乱了,当时厂里私底下流传着一句话:“男的,不如女的,老的

浅笑对风吟 2025-11-05 15:19:24

1966年,八一厂已经很乱了,当时厂里私底下流传着一句话:“男的,不如女的,老的,不如少的。”这话说的就是王晓棠。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王晓棠,童年时期正逢战乱年代,跟随家人辗转重庆、南京多地,最终在杭州定居。 在杭州安定下来后,王晓棠的父母虽然生活拮据,但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 受家庭氛围熏陶,王晓棠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她勤学苦练,掌握了《铁弓缘》等经典剧目,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 1952年,18岁的王晓棠凭借扎实的京剧功底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京剧团,这成为她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进入文工团后,王晓棠很快被调到总政话剧团。 1955年,21岁的她出演了电影处女作《神秘的旅伴》,在片中饰演彝族姑娘小黎英。 这个角色让她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为影片演唱了插曲,展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王晓棠结识了比她年长九岁的言小朋。 言小朋出身京剧世家,是著名京剧老生言菊朋之子。 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很快走到一起,组建了幸福家庭,并育有一子言群。 这段时间可谓是王晓棠人生中最美满的时期,事业家庭双丰收。 命运却给了王晓棠沉重的打击。 196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陷入特殊时期的动荡中。 当时厂里流传着"男的,不如女的,老的,不如少的"的说法,这指的就是才华出众的王晓棠。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和家人被迫前往北京怀柔的林场参加劳动,这一去就是六年。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他们下放劳动期间,17岁的儿子言群因肝炎不幸离世。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即便送到医院也未能得到有效救治。 中年丧子给王晓棠带来了巨大打击,但她最终选择坚强面对,将悲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1975年,王晓棠重返八一电影制片厂。 她以惊人的毅力投身工作,不仅继续演戏,还开始尝试编剧和导演工作。 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也让她获得了"最美电影女神"的称号。 王晓棠曾说,作为演员最欣慰的不是获奖,而是能被观众记住。 1984年,王晓棠正式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 她执导的《老乡》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 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先后被任命为副厂长、厂长,成为八一厂历史上第一位女厂长。 在管理岗位上,她带领厂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命运再次给王晓棠带来考验。 1992年,与她相濡以沫的丈夫言小朋因病去世。 这对已经失去儿子的王晓棠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她再次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电影事业中,用工作来抚平内心的伤痛。 晚年的王晓棠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 虽然已经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她偶尔会参加一些文艺活动,精神状态始终很好。 2024年,年届九旬的她依然保持着优雅从容的气质,继续以各种方式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晓棠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从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到艺术道路上的孜孜追求;从事业巅峰时期的辉煌,到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的打击,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特别是在特殊时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后,她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作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优秀演员之一,王晓棠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 她获得过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意大利"第三个千年国际奖"等重要奖项。 但更让人感动的是她面对逆境时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 她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今,王晓棠已经91岁高龄。 虽然失去了至亲,但她依然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她经常说:"不能虚度光阴,既然活着就要活得精彩。" 这句话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电影界的常青树,王晓棠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品格和风范。 主要信源:(光明网——【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⑤】王晓棠:终生报答人民的培育)

0 阅读:4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