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2500亿投入早就回本了,而且这笔账算下来,收益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多得多。 当初计划的 2500 亿预算压根没花完,因为电站提前发电 “造血”,最后实际投入压减到 2100 亿,等于还没正式发力就先省了 400 亿。 这笔钱花得明明白白,大坝主体浇筑、113 万库区移民安置、34 台巨型发电机组采购安装,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民生与基建硬投入。 最直接的 “回本引擎” 当属发电,这座世界最大水电站二十多年来就是台不停运转的 “水电印钞机”。 截至 2025 年,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 2 万亿千瓦时,要是给普通家庭的电表计数,得绕着地球读上几十圈。 这些清洁电力主要输往华东、华中这些用电大户地区,平均电价两毛五一度,单是卖电收入就稳稳超过 5000 亿。 更划算的是环保账,这么多电相当于少烧了 6 亿吨标准煤,减排的二氧化碳能填满几百万个足球场,既省了火电厂买煤的巨额开支,又给空气 “减负”,这种看不见的生态收益没法用现金衡量。 “十四五” 期间光是三峡电站就发了 4230 亿千瓦时电,撑起了全国水电近十分之一的份额,要是靠火电厂补这个缺口,光建厂成本就得再砸几千亿。 防洪这笔 “保命账” 比发电更金贵,毕竟钱没了能赚,家没了可就难回了。 以前长江荆江河段是出了名的 “十年一涝”,1954、1998 年的洪水淹得庄稼绝收、房屋倒塌,政府救灾重建一次就得扔几百亿。 三峡建成后,221.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成了长江的 “巨型调蓄库”,直接把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至百年一遇。 二十多年来累计拦洪近 70 次,拦下的洪水超 2100 亿立方米,2024 年 “长江第 2 号洪水” 来袭时,上游每秒 5 万立方米的洪峰被精准削至 3.7 万立方米,让汉口、湖口等站水位降低了 0.7 到 3.1 米,避免的损失光算农田和房屋就得上百亿。 2020 年那次大洪水更直接,一下就帮下游省了 1500 亿重建费,这些钱没进账本,但保住了江汉平原的良田和沿江千万人的家,这种 “不亏就是赚” 的买卖远比单纯盈利值当。 航运省下来的真金白银能堆成山,以前三峡段全是险滩,船只能装几百吨货,重庆到宜昌得走十几天,运费比公路还贵,活生生把 “黄金水道” 变成了 “卡脖子道”。 现在船闸和升船机一建,万吨级船队能直抵重庆,2024 年 “创新 5” 轮从舟山载着大豆直达重庆,开创了江海直达的先河。 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过闸货运量突破 22 亿吨,这些货物装集装箱能绕赤道 25.8 圈,连续三年货运量超 1.5 亿吨。 水运每吨公里运费才三分钱,比公路的四五毛便宜十几倍,二十多年光运费就帮货主省了 5500 亿。 宜昌成林航运靠着港航部门的融资支持,拿到 4000 万贷款建新船,四川的煤、重庆的水果 48 小时就能到上海,以前烂在地里的柑橘现在能卖十块钱一斤,这都是航运通畅带来的实惠。 水资源调配的收益藏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二十多年累计给下游补水 3600 亿立方米,人均能分到 250 多立方米。 2022 年长江大旱,洞庭湖底裂得能塞进拳头,三峡 7 到 9 月先补 15.1 亿立方米保秋粮,10 月又放 40.6 亿立方米压咸潮,前后凑齐 62 亿立方米水,保住了 4000 万人的饮水和 700 多万亩农田。 重庆开州的文太胜以前种柑橘没技术、运不出,靠三峡后续项目的技术帮扶和道路硬化,现在果园年收入超千万,还带动 200 人务工;涪陵二渡村靠榨菜产业,集体经济一年翻番突破 210 万,600 多移民在家门口挣钱。 大坝还把城乡日供水能力提了 226 万立方米,900 多万人喝上稳当水,这可不是花钱能立马砸出来的民生底气。 算总账的话,发电 5000 亿加航运省的 5500 亿就有 10500 亿,再加上防洪避免的几千亿损失,早就把 2100 亿投入甩了几条街。 更别提附带的好处,三峡带动建成了 7169.5 万千瓦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以前造发电机组得看老外脸色,现在咱们自己的技术能出口;移民从 “搬得出” 到 “富得起”,库区产业一片红火。 这 2100 亿花出去,换来了长江的 “安全闸”、能源的 “稳定器”、物流的 “黄金道”,这笔账怎么算都透着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