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2022年4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这事儿看着是撕毁协议条款,其实里头的门道不少。选在这时候动手特别有章法,全世界的注意力都扎堆在 APEC 峰会那边,克里姆林宫冷不丁就甩出这张牌,一点铺垫都没有。
而且时间点卡得极准,芬兰刚在离俄罗斯边境 200 公里的地方设了北约司令部,这边军事布局刚落定,那边能源上的牵连就被一刀切断了。
这协议可不是近几年才签的新东西,是 1972 年芬兰和苏联那会儿定下来的老规矩。武奥克萨河是条跨界河,芬兰境内上游有座伊马特拉水电站,俄罗斯这边下游是斯韦托戈尔斯克水电站,两座电站共用一条河的水流,运行起来互相影响。
当年协议里说,因为俄方电站的水位调节和运行方式会让芬兰的伊马特拉水电站每年少发 1990 万度电,所以苏联得每年给芬兰补这笔电,补法就是直接供电,这就是协议第三和第四条的核心内容。
从 1972 年 7 月开始,这笔补偿就没断过,芬兰那边是伊马特拉电力公司接手,俄方由列宁格勒电管局和相关出口公司负责供应,一续就是几十年。
其实俄方早就有动作了,2022 年 5 月的时候,俄罗斯统一电力进出口公司的北欧子公司就已经停了对芬兰的供电,这次是干脆把协议里的补偿条款也给废了,等于彻底抹掉了这笔持续半个多世纪的 “能源账”。
米舒斯京在命令里把话说得很明白,芬兰先单方面不买俄电的,既然你不履行采购义务,那我凭什么还要硬扛着补偿责任?这逻辑摆出来,确实挑不出硬伤,协议本就是双向的,一方先破了规矩,另一方没必要再守着。
芬兰这会儿估计也挺头疼,本来欧洲入冬前就容易闹能源紧张,虽说每年 1990 万度电不算特别多,但架不住现在能源价格波动大,多一笔稳定的供电来源总比少一笔强。
而且这事儿不只是少了点电那么简单,更像是俄方递过去的明确信号 —— 军事上的小动作,得用能源上的实际影响来买单。
芬兰加入北约之后,在对俄立场上越来越靠拢西方,边境设北约司令部更是直接踩在了俄方的敏感线上,俄方没选在军事上硬碰硬,反而从能源合作下手,这招够稳,既表明了态度,又不至于把局势一下子推到极端。
要知道这协议本来是五年一自动顺延的,只要双方不提前通知终止,就一直有效,能从冷战时期续到现在,靠的就是双方的默契。
现在俄方直接用政府命令终止核心条款,等于彻底打破了这份默契,以后再想恢复这笔补偿供电,基本没可能了。
这背后其实是地缘关系的彻底转向,以前还能靠着跨界河流的能源合作维持点缓和空间,现在芬兰拒购俄电、引入北约力量,等于亲手把这层缓冲给拆了,俄方的反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全世界盯着 APEC 峰会讨论经济合作的时候,克里姆林宫这一手刚好反衬出地缘博弈的现实 —— 经济合作从来都跟政治立场绑在一起。
芬兰可能以为拒购俄电能向西方表忠心,设北约司令部能靠集体安全撑腰,但忘了自己跟俄罗斯在能源上的老交情是几十年绑在一起的。
俄方这一下等于明着说,想在军事上站到对立面,就得接受能源合作的代价,没什么两头都占的便宜可讨。
这事儿也算不上突然,从 2022 年停供电力开始,双方的能源纽带就已经在松动了,这次终止补偿条款只是把这种松动变成了定局。
1972 年签协议的时候,双方是为了合理利用跨界资源才坐下来谈,现在政治氛围变了,合作的基础没了,协议条款自然也就撑不住了。
米舒斯京签的这道命令,与其说是终止条款,不如说是给这段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能源合作画了个句号,顺带敲了敲芬兰 —— 别以为靠上北约就能高枕无忧,家门口的能源命脉,人家想捏还是能捏住的。
冬天眼看就要来了,欧洲的能源压力本来就大,芬兰少了这笔补偿电,说不定还得从其他欧洲国家调电,又得增加一笔成本。
而俄方这边压根不愁,之前应对欧盟制裁的时候就已经把能源出口的路子拓宽了,亚洲市场吃得很开,少了芬兰这点需求根本不影响大局。这么一对比,谁更有底气就很清楚了。
说到底,这就是立场选出来的结果。芬兰要往北约那边靠,就得承受和俄罗斯关系降温的后果,能源合作首当其冲被拿来开刀再正常不过。
俄方选在 APEC 峰会期间动手,也是故意的,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看见,地缘博弈里,所谓的合作说断就能断,没什么情面可讲。
这道命令一签,芬兰边境的北约司令部刚建起来,就得先面对能源上的小麻烦,这敲打意味,估计芬兰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俄罗斯:终止与芬兰能源协议部分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