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连续6个月,中国每天增加100万桶原油储备,在为大事做准备?   在这些外

墨韵兰亭 2025-11-04 17:01:45

外媒:连续6个月,中国每天增加100万桶原油储备,在为大事做准备?   在这些外媒眼里,咱们这操作透着股“神秘劲儿”,甚至往地缘冲突、能源对着干这些极端情况上联想。但说白了,这哪儿是什么“秘密行动”,就是中国为了能源安全的常规操作而已,反倒看出这些外媒根本没搞懂中国的能源策略。   先跟大伙儿说个基本常识,石油储备从来不是用来“备战”的,而是各国的“安全缓冲垫”。1973年阿拉伯国家不给西方供石油,直接引发了西方经济危机,打那以后,美国牵头搞了个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手里的原油储备至少够撑90天。   现在美国的战略储备有7.27亿桶,加上企业手里的商业储备,能撑158天;日本更厉害,储备量够全国用169天。咱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年用的石油里70%以上都得靠进口,把储备补够本就是填以前的短板。   外媒只盯着“囤油”这俩字,却没看到咱们实实在在的“刚需”。今年头三个季度,国内工厂开得热火朝天,工业产值稳步往上走;汽车卖得也火,比去年同期多卖了8.7%;物流货运量更是涨了10%以上,这些事儿哪样离得开石油?   这就跟家里做饭得提前备够米一个理儿,企业要满负荷生产,肯定得有稳定的石油库存托底。看着每天存100万桶挺多,可分到全国这么多工厂、加油站和跑运输的车队里,其实就是保证供应链别“断粮”的基本操作。   更重要的是,现在囤油特别“值”。今年国际油价虽说起起落落,但整体在近三年里算便宜的,比2022年那阵儿一桶动不动就超过120美元划算太多。咱们国家存石油一直是“低价买、多存点”的路子,2004年咱们第一个石油储备基地,浙江镇海基地建起来后,就好几次趁着油价低的时候多存油。这就像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趁着超市打折囤点日用品,又省钱又省心,跟“搞大事”半毛钱关系没有。   咱们存石油的布局也有讲究。早期的储备基地大多建在东部沿海,方便进口的原油卸船后赶紧入库;后来慢慢往中西部扩展,形成了“东西都有库”的格局。现在咱们存的不光是原油,还有汽油、柴油这些成品油,真要是遇到供油紧张,13天内就能办完储备油投放的审批,一天最多能投430万桶,应急速度比外媒想的快多了。这种“有备无患”的想法,是几十年搞能源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临时拍脑袋决定的。   外媒瞎解读,本质是没弄明白中国“多手抓安全”的能源逻辑。咱们一边存储备油,一边也在拓宽供油渠道,从中东买的石油比例一年比一年低,从俄罗斯、中亚通过管道运过来的油越来越多,海上运油的路线也加了不少。   同时咱们搞新能源替代的脚步也没停,今年头三个季度,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占比已经达到15%了,但在新能源能完全顶起来之前,石油储备还是少不了的“压舱石”。   12亿到13亿桶看着挺吓人,但分摊到每天的耗油量上,离国际能源署要求的90天储备标准还有差距。明年接着囤,就是按计划推进目标,跟“为大事准备”压根不沾边。对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能源安全从来不是靠“赌运气”,而是靠“算得细、备得足”。   外媒与其在这儿瞎猜,不如看看中国的实际行动:咱们从没像有些国家那样拿石油当要挟别人的工具,也没搞过能源封锁,反倒一直稳稳地给全球市场供能。所谓的“囤油谜团”,说白了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保障自己发展的常规操作,毕竟,把能源安全攥在自己手里,才是对经济、对老百姓最实在的保障。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3
2025-11-04 17:51

各行各业的油品消耗,哪个是大头?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