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董智森:“台湾宣布独立,我就宣布金门独立” 很多

洒脱风筝 2025-11-04 16:54:54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董智森:“台湾宣布独立,我就宣布金门独立” 很多人第一次听董智森说这话,可能觉得是气话,可了解他的出身和经历就知道,这是刻在骨子里的立场——他生在金门,长在金门,家门口的海对面就是厦门,小时候爬上山坡就能看见大陆的渔船,长辈们讲的从来不是“两岸对立”,而是八二三炮战时军民共守家园的故事,家里的族谱清清楚楚写着祖籍福建同安,连过年吃的红龟粿、端午包的肉粽,都和厦门老家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董智森后来去台湾本岛读书、工作,从报社记者做到时事评论员,在《少康战情室》《新闻深喉咙》这些节目里,他从来没藏过自己的观点。有次节目里,有人扯“台湾是一个国家”,他当场拍了桌子:“你去金门问问,谁会说自己不是中国人?我们喝的水是从福建引过来的,看病可以刷大陆的医保,连手机信号都是福建的,你跟我讲‘独立’?”这话不是空喊,金门的“陆配”超过一万人,很多家庭白天在厦门上班,晚上回金门睡觉,小三通没停的时候,每天有上千人往返两岸,这些都是刻在生活里的联结,不是台当局几句“去中国化”就能抹掉的。 他说“台湾宣布独立,我就宣布金门独立”,根本不是要搞“分裂”,反而是戳穿“台独”的谎言——金门从历史到现在,从来都不是“台湾的一部分”那么简单。明清时期金门属同安县,1949年后归福建省管辖,直到现在,金门的行政建制还是“福建省金门县”。台当局一直想把金门绑在“台独”战车上,可金门人心里门儿清:2023年小三通部分恢复时,金门县长陈福海直接带着民众去码头迎接大陆亲友,还公开说“金门不能没有小三通”;去年金门的农渔产品通过厦金航线卖到大陆,价格比在台湾本岛高了三成,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台当局从来不会提。 董智森在节目里算过一笔账:金门的水、电、蔬菜,超过七成靠大陆供应;大陆游客没断的时候,金门的民宿、餐厅生意好到要提前半年预订,很多年轻人不用去台湾本岛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可台当局为了搞“去中国化”,故意拖延金门与大陆的通水通电工程,还删减课本里的中国历史,甚至想把金门的“福建省”建制改掉。有次他在节目里拿出旧课本,指着“中国地理”里的金门地图:“我小时候学的就是这个,现在的孩子连金门属于福建都不知道,这不是骗人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董智森敢在台湾的节目里这么硬气?不是因为他不怕争议,而是他背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个清醒的金门人。去年台湾地区选举时,金门有个选区,支持“维持现状、加强两岸交流”的候选人,得票率比“台独”倾向的候选人高了近二十个百分点;还有金门的老兵们,每年都会组团回福建老家祭祖,他们常跟董智森说:“我们这辈子没别的盼头,就想看到两岸真正统一,能堂堂正正回祖籍地走一走。” 董智森的话,其实是给“台独”势力敲了个警钟:他们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首先过不了金门这关。金门就像两岸之间的“连心桥”,桥的一头是福建的烟火气,另一头是金门的人情味,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不是台当局靠政治操弄就能切断的。董智森在节目里常说:“我不是要跟谁作对,就是想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你可以不喜欢大陆,但不能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现在台当局还在变着法儿搞“去中国化”,删历史、改地名、禁教材,可他们忘了,像董智森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在台湾本岛、在金门、在马祖的中国人,都在守护着这份血脉和历史。“台独”势力喊再多口号,也改变不了金门喝大陆水、用大陆电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同根同源的真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洒脱风筝

洒脱风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