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在头条上看到,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攻击

文史啊旺 2025-11-04 14:55:05

刚才我在头条上看到,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攻击美国士兵,不要动美国领土。我认为,美国媒体真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请问美国媒体,一旦美国出动军队支持台独,一旦美国在 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难道让中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吗?难道让中国的大好河山任意让美国蹂躏和践踏吗?难道让我国广大同胞允许美国随意屠戮吗?这绝对不可能。 先说常规战这块儿,美国媒体总爱吹他们的航母战斗群,说有11艘在手,就能横行西太平洋。可实际情况呢?中国火箭军这些年发展得飞快,东风-21D和东风-26这种反舰弹道导弹,早就是公认的“航母杀手”。根据美国国防部自己的评估报告,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左右,东风-26更远,能到4000公里,速度高达10马赫以上,带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航母编队的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2025年4月,美国防长奥斯汀在国会听证会上还炒作过,说中国能在20分钟内干掉他们所有航母。这话听着吓人,其实是美国自己心虚——他们知道,一旦冲突起,中国沿海阵地几轮齐射,就能让那些铁疙瘩瘫在海里。想想看,美国舰队从关岛或冲绳出动,补给线拉得老长,中国本土导弹库存充足,仓库里弹药堆成山,取之不尽。反观美国,远洋补给船队一断,油料弹药就跟不上,部队士气也得垮。 再看基地问题,美国在亚太散布了不少军事点,关岛、冲绳、日本本土啥的。可中国火箭部队的精确打击能力,现在能轻松覆盖这些地方。兰德公司2016年的那份报告《与中国开战》就模拟过,东风系列导弹对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攻击,哪怕只命中几枚,就能让跑道瘫痪,飞机起不来。更新版的2025年兰德报告也承认,随着中国军力提升,美国在西太的快速胜利窗口已经关了。常规战打到这儿,美国就没进攻能力了。中国占天时地利,部队就在家门口,战略物资本地调拨,国际上也得道多助——谁支持侵略者?美国那套“民主灯塔”论调,早没人买账了。士兵意志上,中国军队保家卫国,动力足;美军远征,很多人家在本土,拖久了就想撤。 美国媒体还爱说,中国打常规战会“升级”到核层面,可他们自己不也天天练核威慑?核战这事儿,谁都不想碰,但得摆事实。中国核力量这些年进步神速,2025年估计弹头总数到600枚左右,虽然总数不如美国的6000枚,但每枚东风-41能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总当量旗鼓相当。东风-41射程1.4万公里,误差不到100米,能从南海直击美国本土,突破任何反导网。巨浪-3潜射导弹也一样,094型核潜艇上搭载,射程12000公里,速度12马赫,携带多弹头,够覆盖东海岸大城市。美国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2025年报告也点明,中国海基核力量在缩小差距,虽然潜艇数量少,但导弹精度和突防能力不输三叉戟II。地理上,中国人口多,纵深大,高山森林多,核打击后恢复快;美国人口集中,沿海城市密集,还挨着火山带和地震区,一轮反击就够呛。 兰德公司的模拟报告最有说服力,他们推演过中美核交换,结果是双输,但美国本土吃亏更大。200枚东风-41齐发,三四十分钟就能覆盖主要目标,每枚弹头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23倍,总爆炸力相当于46000倍广岛弹。这不是吹牛,是基于公开数据算的。美国人自己也怕,2025年10月的兰德新报告《稳定中美竞争关系避免军事冲突》就建议,美国得承认中国崛起,别老想着“绝对胜利”,否则战争风险飙升。特朗普上台后,对台军援也缩水了,2025年冻结了4亿军售,转成商业模式,参议院那份国防授权法案虽建议邀台湾地区海军参加环太平洋演习,但实际执行起来,盟友都不积极。日本韩国忙着自家事儿,菲律宾更明确说,不会让美军用基地打中国。 美国支持台独的风险,本来就高得离谱。拜登时期卖了不少武器给台湾地区,但2024年10月那笔史上最大军援,也只是分散选举风险。特朗普时代更现实,2月就冻结军援,9月民调显示台湾地区民众担心军费挤压民生。美国智库最近风向变了,10月28日兰德建议“不挺台独、不拦和统”,意思是别刺激中国,也别让统一太快。时代周刊2天前还发文,说台海不是美国核心利益,继续冷战思维只会赔本。为什么?因为中国军力让介入成本太高。2025年6月香格里拉对话,美防长赫格塞斯警告中国威胁“迫在眉睫”,但呼吁盟友增防支出的同时,自己也知道,派兵去就是肉包子打狗。 说到底,美国媒体这套呼吁,忽略了基本逻辑:战争是双向的,谁先动手谁吃亏。中国从来不主动挑事儿,但红线碰不得。台湾地区防务部门天天喊“不对称作战”,买美制导弹防空,可真到事儿上,美国敢赌本土安全?2025年11月特朗普还对外放话,说中国承诺在他任内不武统台湾,这话听着像缓兵之计。现实是,中美高层沟通多,战略竞争是主调,但台海是底线。兰德报告反复强调,避免灾难性战争,得从高层重建互信开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