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有个大哥发视频吐槽,说媳妇一口气买了15双一模一样的勃肯鞋,鞋盒堆得跟小山似的,他一边收拾一边念叨:“这鞋看着跟老棉鞋似的,咋就买了这么多?”结果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说“同款不同色才是真强迫症”,有人喊“我衣柜里20件白T恤都没说话”,还有人调侃“这是把鞋当传家宝了?” 先说说这勃肯鞋到底啥来头。它最早是德国一个做矫正鞋的牌子,鞋底厚实、鞋面软和,走路像踩在云朵上,最近两年突然成了“网红鞋”。明星街拍爱穿,博主推荐不断,社交媒体上随便一搜,全是“勃肯鞋穿搭攻略”“一双穿三年”的帖子。这鞋火起来,一方面是舒服,另一方面是百搭——配牛仔裤显休闲,配裙子能混搭,甚至有姑娘穿着它去爬山,说“比运动鞋还跟脚”。 可为啥有人会买15双一样的?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背后藏着点小门道。首先,这鞋确实“抗造”。有位姑娘说,她那双勃肯鞋穿了三年,鞋底磨薄了都没开胶,下雨天踩水坑都不怕。其次,它成了“社交货币”。现在年轻人聚会,聊的不是包就是鞋,你要是穿双勃肯鞋,别人准问“哪买的?舒服不?”这感觉就跟以前背LV包似的,是种身份认同。最后,可能还有点“收集癖”。就像有人买20支同款口红不同色号,有人囤10件同款卫衣不同尺码,勃肯鞋的“重复购买”,其实是在用物质确认自己的喜好——我就喜欢这种舒服、不花哨的东西,买再多也不腻。 不过这事儿也引出了个有意思的讨论:到底是“理性消费”还是“过度囤积”?有人说,买15双一样的鞋太浪费,毕竟一双能穿好几年,买这么多占地方不说,万一款式过时了怎么办?但也有人反驳,现在物价涨得快,今天花500买双鞋,明年可能就涨到800,多囤几双相当于“省钱”。更关键的是,这鞋带来的“安全感”——家里有15双备着,就算穿坏一双也不慌,出门永远能踩上最舒服的鞋。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儿和老一辈囤盐、囤米没啥区别。以前物资紧张,家里多存点才安心;现在虽然不愁吃穿,但遇到喜欢的东西,多买几件当“储备”,也是种心理安慰。就像我妈,总爱买同款毛衣,说“这件版型好,穿十年都不过时”。年轻人买勃肯鞋,不过是用更现代的方式,表达对“稳定感”的追求。 说到这儿,突然想问:你有没有过“重复购买”的经历?是像这位媳妇一样囤同款鞋,还是买10件同款T恤?或者你觉得这种行为是“会过日子”,还是“没必要”?评论区聊聊呗,说不定你的故事能让别人找到共鸣呢! (事件来源:都市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