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河南人离不了馒头?回老家住了半月,才算懂了这份“执念” 这次回河南农村老家小住,才算真切摸到了乡亲们的饮食日常,馒头,是刻在骨子里的“主食魂”。 村里家家户户的灶台上,永远搁着一篦子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暄软喷香。 乡亲们可以顿顿不碰米饭,甚至偶尔没菜,唯独不能没有馒头。 早上熬锅玉米糁稀饭,捏个热馒头就着喝; 晚上煮锅红薯稀饭,还是馒头配稀饭;就连中午吃捞面条、汤面条,呼噜几口面后,总得再啃半个馒头才算“落胃”。 用我叔的话说:“没馒头,就像吃饭没咽干净,心里空落落的。” 他们的饭食也真叫一个简单。 早晚饭极少见炒菜,大多是一碟凉拌菜:萝卜丝切切,撒点盐和香油; 或是葱花拌拌,最多加勺香油。我问婶子:“咋不炒俩菜?” 她笑着擦把手:“农村人过日子,哪那么多讲究?能吃饱、就行, 炒菜又费油又费事儿,除非来客人,才动火炒俩热菜,那是待客的规矩。” 昨天去村东头的光棍李叔家借锄头,正巧撞见他吃早饭,直接惊掉我下巴,手里攥着个凉馒头,跟前摆着一碗啤酒,就这么一口馒头一口酒地吃着。 我打趣他:“叔,这吃法能有营养?” 他嘿嘿一笑:“习惯了!就我一个人,买俩馒头能吃一天,炒菜嫌麻烦,啤酒就馒头,省事又得劲。” 如今村里日子早好过了,家家户户盖了新房子,冰箱家电也不缺,可乡亲们的饮食习惯还是没变。 馒头不是啥稀罕物,却是他们踏实日子里最熨帖的慰藉; 简单的饭菜也不是凑活,是刻在骨子里的质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吃饱、顺心,比啥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