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和统”还是“武统”?四中全会公报已经给出了答案!很多人以为,我们还在“

物规硬核 2025-11-03 14:53:44

还在纠结“和统”还是“武统”?四中全会公报已经给出了答案!很多人以为,我们还在“等”台湾选择,错了!真相是,当“推进”二字写入公报时,“选择权”就已经从台湾手里,收归中央!台湾同胞唯一能选的,是“体面”,还是“清算”!   从语义学视角切入,“推动”与“推进”的差异绝非文字游戏,“推动”更像外部助力,而“推进”则强调内在驱动力与结果导向的统一。   国台办发言人彭庆恩在解读时强调,这一表述变化标志着中央已将统一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体系,通过制度完善、经济融合、法律威慑三维联动,形成不可逆转的统一势能。   以经济融合为例,2024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陆持续扩大台胞台企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同等待遇,正是“推进”的具象化实践。   这种“经济融合+民心相通”的双重纽带,使和平统一成为最具现实可行性的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推进”不等于放弃非和平选项,公报同时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对“台独”分裂行径与外部干涉的底线警示。   近年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法律惩戒措施等制度工具的完善,已形成清晰的法律威慑链条,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既保障了和平统一的弹性空间,又确保了非和平选项的可行性,形成“以战止战”的战略威慑。   正如反分裂国家法划定的红线,任何分裂行为都将触发断然措施,这种“弹性威慑”正是“推进”战略的底气所在。   对台湾同胞而言,真正的“选择权”从不在“独”与“统”的二元对立中,而在于如何顺应历史大势。   选择“体面”,意味着主动融入民族复兴进程,共享大陆发展红利,厦门台青创业基地的蓬勃发展、昆山台资企业集群的产业升级,都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选择“清算”,则意味着与“台独”势力绑定,最终面临法律与民意的双重审判。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逆潮流而动者终将被时代抛弃,顺大势而为者方能共享荣光。   从战略全局看,“推进”二字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统一进程的叙事框架,它打破了“等台湾选择”的被动叙事,将统一进程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考量。   这种战略定位,既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真诚善意,又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正如彭庆恩所言:“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但主动权始终在中央手中。”   四中全会公报的“推进”二字,实为统一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它揭示了统一背后的三重逻辑:经济融合是基础,法律威慑是保障,民心所向是根本。   台湾同胞应清醒认识到,所谓“选择权”的实质是历史机遇与风险的分野,选择体面,就是选择与14亿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复兴的荣光,选择清算,就是选择与分裂势力共担历史罪责。   在这个历史关头,顺应大势、把握机遇,才是最理性的选择,统一不是政治仪式,而是两岸同胞共同书写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推进”二字写入公报时,历史的车轮已然转向,而台湾同胞的抉择,将决定他们在这段历史中的位置与角色。

0 阅读:346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