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03 11:55:25

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军事博物馆的展柜前,参观者指着一本泛黄日记本轻声议论。   纸页上 “宁可站着死,不跪活着” 的字迹旁,淡褐色血印已泛旧。   这是吴成德的日记,记录着他从志愿军将领到农场农工的跌宕人生,尤其藏着战俘营里的不屈岁月。   讲解员手指划过日记封面:“1952 年釜山战俘营,美军搜走了这本日记。”   那时吴成德刚被俘虏,美军士兵见他穿着破旧却身姿挺拔,立刻上报 —— 他们查到这是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   当天下午,美军军官带着勋章和美元来见他:“签字承认投降,就能去东京当顾问。”   吴成德把桌上的东西扫到地上,冷冷道:“我是中国军人,只认祖国的勋章。”   见利诱不成,美军换了手段,第二天就把他押进刑讯室,电刑椅的电流让他浑身抽搐,却始终没听到一句屈服的话。   更阴险的手段还在后面。美军找来心理医生,用催眠术逼他在 “投降声明” 上按手印。   迷迷糊糊中,他摸到口袋里藏的半截铅笔,猛地扎向自己的手心,剧痛让他清醒过来。   “想让我背叛祖国,不可能!” 他嘶吼着,把声明撕得粉碎。   为了反抗,他偷偷把囚服撕成布条,在深夜结绳想自尽,却被巡逻的看守发现。   醒来时,他躺在简陋的病床上,日记掉在床边,页角沾了他手心的血 —— 那血正好晕在 “祖国” 二字上。   在战俘营的日子里,吴成德没只顾着自己反抗,还悄悄组织难友守住气节。   他发现美军强迫战俘唱 “投降歌”,就趁放风时教大家唱《志愿军战歌》,用歌声互相打气。   有个年轻战士想家想得出走,被美军抓住毒打,吴成德冲上去护住他:“要打就打我,他只是个孩子!” 结果他被关了三天禁闭,没饭吃没水喝,却在出来时笑着对难友说:“咱们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他还偷偷在日记里记下美军的暴行,字里行间全是 “坚持”“等回家” 的信念。   1953 年他归国后,被下放到农场,每天扶着这把犁耙下地,从清晨到日落。   有次犁头松动,他连夜用铁丝绑好,手掌被扎出血也没吭声 —— 这双手,在战俘营里曾攥紧过反抗的布条,曾写下过不屈的誓言。   工友记得,他总把犁耙擦得锃亮,说 “干活得像握枪一样认真”。   没人知道,这位沉默的农工,曾在战俘营里用血肉之躯,护住了一群年轻战士的信念。   1951 年朝鲜汉江战场,炮火把天空染成暗红色。   180 师陷入重围,断粮多日,师部决定分散突围时,吴成德发现了三百名伤员。   “我留下”,三个字落定,他带着伤员躲进崇山峻岭。   野果吃完了就剥树皮,美军搜山时,他把伤员藏进山洞,自己引开敌人。   1952 年秋天,他饿晕在山洞,醒来时已被美军围住 —— 这一被俘,就是近一年的煎熬。   在战俘营里,他常对着铁窗想:那些伤员是否安全?祖国是否还记得他们这些被俘的战士? 展柜最里侧,一架老式望远镜静静躺着,镜筒上的弹痕清晰可见。   “这是吴成德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战俘营里他一直藏着它,说能看见祖国的方向。” 讲解员说。   美军曾想没收这架望远镜,他紧紧抱在怀里:“这是我战友的遗物,死也不能给你们!”   1980 年平反那天,他拿着望远镜站在干休所阳台,看了半天远山,突然老泪纵横 —— 他终于能光明正大地,用这架望远镜 “望” 祖国了。   七十岁的他重新穿上军装,对着镜子敬军礼,眼泪落在领章上。   组织告诉他,180 师的战况被重新评价,牺牲的战友都有了荣誉,他摸着望远镜的弹痕,想起战俘营里对难友的承诺:“咱们一定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晚年的吴成德,常把日记、望远镜放在桌上,一遍遍翻看战俘营那段日子的记录。   当年一起被俘的战友来看他,两人抱着哭:“能等到平反,对得起弟兄们在战俘营里的苦了。”   曾指责他 “为何不当场战死” 的老同志来道歉,他笑着摆手:“都过去了,只要祖国记得我们,就够了。”   1996 年深秋,84 岁的他临终前,还摸着日记本上战俘营的血印说 “无愧于祖国,无愧于难友”。   追悼会上,农场工友捧着那把木犁,战友带来他爱吃的炒花生 —— 那是战俘营里,难友们省下来给他的 “珍贵口粮”。   如今,有人指着日记上战俘营的血印轻声叹息,有人摸着望远镜的弹痕若有所思。   讲解员总会最后说:“吴成德在战俘营里的坚守,才是军人最珍贵的勋章。”   这便是吴成德的故事,藏在三件展品里,更藏在战俘营里那一个个不向命运低头的日夜中,留在每一个记得他的人心中。     主要信源:(凤凰资讯——吴成德: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