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打死也想不到,比亚迪竟然以这种方式,直接“攻进”了东京。   东京车展上,比

桉闻通史 2025-11-03 11:11:05

丰田打死也想不到,比亚迪竟然以这种方式,直接“攻进”了东京。   东京车展上,比亚迪的展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日本观众举着手机对着K-EV拍个不停,有的蹲在车底看底盘结构,有的扒着车门研究内饰屏幕,那股子较真劲儿,活像当年咱们的工程师,偷偷拍丰田发动机的模样。   谁能想到啊,20年前这场景根本是天方夜谭。那时候中国街头跑的满是丰田花冠、本田雅阁,咱们自己造的车要么被骂"开三年散架",要么被笑"抄袭都抄不明白"。   记得2005年有个车企高管去丰田取经,回来感慨"能学到人家十分之一的精益生产,就算烧高香了"。那会儿丰田的广告语"有路的地方就有丰田",简直是刻在全球车主心里的真理,谁要是说中国车能进日本卖,怕是要被当成疯子。   比亚迪当年也确实没少受委屈。早期造的F3因为长得像丰田花冠,被骂了好几年"山寨王",去参加国际车展都只能待在角落,连个正眼被瞧的机会都没有。可没人注意到,这家靠电池起家的企业偷偷攒着劲儿。从2008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车F3DM,到2020年刀片电池横空出世,再到现在K-EV亮相东京,这一步步走得比丰田的混动技术迭代还扎实。   反观丰田,这些年简直是把一手好牌打稀烂。仗着混动技术吃了十几年老本,死活看不上纯电,一门心思押宝氢能源。等到2022年终于推出纯电车型bZ4X,还没卖几天就因车轮脱落召回,被网友调侃"开着开着轱辘就离家出走了"。更讽刺的是,丰田自己的电动车用的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而比亚迪早就实现了从电池到电机的全产业链自主,连芯片都是自家造的。   这次比亚迪带到东京的K-EV,直接戳中了日本人的痛点。续航能到520公里,比丰田bZ4X的实际续航多了近100公里,快充20分钟就能补满80%的电,价格却比丰田便宜15%。要知道日本家庭大多住公寓,装不了家用充电桩,对快充和续航的要求特别高,比亚迪这波算是精准踩在了需求上。有日本网友在论坛吐槽:"丰田造了几十年车,怎么连个靠谱的电动车都拿不出来?"   更狠的是比亚迪的海外布局早就铺好了网。别以为它是突然闯进东京的,在此之前已经啃下了亚太20多个国家。在泰国,比亚迪ATTO 3连续半年卖得比丰田、本田好,还建了年产15万辆的工厂;在新加坡,政府采购的新能源车里七成是比亚迪;就连澳大利亚的矿场里,现在跑的都是比亚迪的电动皮卡。这些市场以前全是丰田的地盘,现在硬生生被比亚迪撕开了口子。   最打脸的是技术话语权的反转。当年中国车企组团去丰田学习"看板管理",现在轮到日本工程师来研究比亚迪的CTB技术——把电池包和车身融成一体,既安全又省空间。有媒体拍到,东京车展结束后,比亚迪展台上的技术说明牌都被人偷偷揭走了。这场景像极了上世纪80年代,丰田带着花冠进入美国时,通用汽车高管拿着放大镜看车标的模样,只不过现在攻守之势彻底变了。   丰田不是没反击过,去年在日本搞了好几轮"爱国营销",说比亚迪的电池不安全,结果被日本第三方机构测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针刺测试通过率100%,而丰田用的电池只过了60%。更尴尬的是,丰田自己的混动车型在欧洲被查出排放造假,口碑一落千丈,反倒给比亚迪腾出了市场空间。   有人说比亚迪是运气好,赶上了新能源风口。可运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丰田手里握着几百亿研发资金,早十年就布局电动车技术,却因为舍不得混动的既得利益瞻前顾后。而比亚迪在最难的时候砸钱搞研发,哪怕2012年一年亏了十几个亿,也没砍电池研发的预算。这种狠劲,才是真正的底气。   现在东京街头已经能看到比亚迪的身影了,虽然还没多到能和丰田抗衡,但这第一步已经迈得足够响亮。想想20年前咱们得托人从日本带汽车零件,现在中国车能让日本人排队拍照,这哪儿是简单的生意,分明是产业实力的翻盘。   丰田大概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那个当年被骂"山寨"的中国品牌,怎么就敢闯到自己的家门口?其实答案很简单,时代早变了,靠老本吃饭的日子过去了。   你们见过比亚迪在国外的实车吗?觉得它能在日本站稳脚跟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