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坠机迷雾:美军半小时连摔两机背后暗藏侦察玄机

百日依山尽 2025-11-02 21:41:09

大阴谋!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行各种其他的侦察行动和测绘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和关注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如果美方有要求,中方可以提供援助。 10 月 26 日发生的坠机事件,表面是装备故障引发的意外,实则可能是美军借常规任务掩护,在南海开展侦察测绘的缩影,而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可提供援助的态度,更让这场风波多了层复杂意味。 事发当天下午,美军 “尼米兹” 号航母在马来西亚大纳土纳岛东北 230 公里的南海海域,正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14 时 45 分,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刚升空 50 米,就报告尾部传动系统异常振动,转向返航时螺旋桨叶片突然断裂,机身失控坠入海中,3 名机组人员靠弹射座椅逃生,3 分钟后被附近驱逐舰救起。 没等大家缓过神,15 时 15 分,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从蒸汽弹射器升空,爬升至 150 米高度时出现发动机推力下降问题,飞行员尝试返航无果后弃机,战机最终沉入 1800 米深的海底,两名飞行员 12 分钟后被救援直升机接回。 这两款战机可不是普通装备,“海鹰” 直升机搭载的多模式雷达能同时跟踪 256 个目标,低频声呐可探测 10 公里外的潜艇,还加装了电子支援系统,专门负责截获分析周边电磁信号;“超级大黄蜂” 作为航母核心作战力量,探测距离超 180 公里,既能空战也能执行侦察任务,坠毁时正是要开展南海海域侦察。 美军方事后迅速辟谣,排除敌对行动干扰,称是操作问题或燃料劣质导致,但这样的解释很难打消疑虑,要知道,当天南海风力 3-4 级、能见度超 10 公里,完全是适宜飞行的天气,而且短短半小时内连续坠机的概率低至 1 比 50 亿。 更值得留意的是,“尼米兹” 号航母此次是最后一次部署,明年就将退役,这艘服役 50 年的老舰早已面临系统老化、零部件短缺的问题,高强度的南海部署让安全隐患彻底暴露。但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不能只盯着装备老化的表面原因,美军在南海的活动向来不简单。 2025 年以来,美军已有 60 多架次军机在南海开展抵近侦察,航母战斗群也三次进入该海域,这次坠机的两款战机本身就具备侦察功能,不排除它们在执行常规训练的同时,悄悄进行海洋环境测绘、电磁信号收集等任务。 要知道,南海的海洋地形、水文数据和电磁环境,对军舰航行、潜艇隐蔽至关重要,美军长期以来都在想方设法获取这些核心信息。以往就有美军军机借航行自由之名,在南海进行抵近侦察,甚至伪装成民用航班规避监测。 这次坠机事件发生后,美军虽然快速救起所有机组人员,但沉入海底的战机残骸和可能携带的侦察设备,是否已经收集到相关数据,仍是未知数。 面对这场意外,我国外交部的表态展现了大国担当,明确表示如果美方有需求,中方可以提供援助。这一态度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彰显了在南海问题上的负责任立场。 而杜文龙的提醒并非多余,南海作为重要的战略水域,各国舰机活动频繁,美军此次坠机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借各类任务掩护开展侦察测绘的行为,值得持续警惕。 “尼米兹” 号作为即将退役的老航母,此次部署期间已在南海停留超一周,期间多次与周边国家舰机发生雷达信号接触,舰载电子战系统也多次启动干扰模式。 这场意外不仅暴露了美军装备老化的现实,更让外界看清了其在南海持续活动的真实意图。表面的坠机事故背后,可能是从未停止的侦察行动,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