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生物力学运用到小儿推拿当中?儿童腹痛篇小儿推拿领域常碰到的腹痛,十之八九

飞翔说健康 2025-11-02 09:22:51

如何将生物力学运用到小儿推拿当中?儿童腹痛篇

小儿推拿领域常碰到的腹痛,十之八九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个病种,我在学了生物力学以后,使用的很有心得,就舍了传统的辨证,只从力学角度切入调理。效果我是很满意的,满意到我一度觉得可以靠这个开个培训班,改善一下生活品质。😋上一条咳嗽的小文,吸引来不少儿推领域的大神关了关注。有点受宠若惊,今天这篇就写的细一点。

一、什么是肠系膜?

我们的大肠、小肠,盘踞在腹腔里面,是中空的"软管"。这个"软管"昼夜不息的在工作,肠系膜像是一个"渔网",把这些"软管"包裹、固定在腹壁后壁上,尽量少的产生位移。

二、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这个"渔网"除了固定功能,里面还包含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等组织。肠系膜上的淋巴结,专门负责肠道区域的安全。当孩子(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更常见)得了感冒、肠炎或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能会随着血液或淋巴液跑到肠系膜淋巴结。这时,这些淋巴结“安保检查站”就会变得异常忙碌,努力工作、抵抗感染时就会充血、肿大、出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肚子疼,肚脐周围一阵一阵地疼。

三、为什么会腹痛?传统教科书上认为是有炎症,治疗方案也以消炎为主。但我分享这篇文章,内科的解释先放在一边,先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理解这种疼痛。我们的肠道不是静止的,它一直在蠕动、收缩、被食物和食糜推动、随着呼吸而上下移动。固定肠道的肠系膜也因此一直被拉伸、挤压、扭曲。

感染、积食、不良姿势等外因作用下,淋巴结的外包膜承受的内压越来越大,并被过度拉伸。同时,肿大的淋巴结也会更明显地牵拉其所在的肠系膜。肠系膜上分布有对牵拉非常敏感的痛觉神经,这种由内部压力和外部牵拉共同产生的力学刺激,是导致肚脐周围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的性质(隐痛、钝痛)也符合组织被持续牵拉的感觉。四、什么样的姿势(体态)会加重腹痛?不良体态(姿势)并不会直接导致淋巴结发炎,淋巴结发炎的最首要最重要的原因始终是"感染"。但不良体态会改变腹腔内的空间和压力分布,从而对作为“悬挂系统”的肠系膜产生异常的牵拉或挤压。

哪些姿势导致这种异常的牵拉拉呢?

1.长期弯腰驼背(特别是骨盆后倾的坐姿)!

当我们以"懒人坐姿"深陷进椅子,骨盆向后旋转(骨盆后倾),腰部会变直或向后凸出(骨盆后倾姿态)。这个动作会腹腔容积减小,特别是下腹部空间被严重压缩。盘绕的肠道本身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良好工作,空间被压缩,肠道会被挤在一起。固定肠道的肠系膜这张“网”就会被过度皱缩和挤压,内部的血管和淋巴管也处于不顺畅的力学状态。这种持续的挤压不利于淋巴液的回流(就像压住了水管),使代谢废物和免疫细胞在淋巴结区域的流动受阻,增加局部的力学负荷。

2. 严重骨盆前倾(挺肚腩的姿态)

与前一条正相反,过度骨盆前倾时,腰椎过度前凸,肚子向前突出。这会造成下腹部组织的持续被动牵拉。肠系膜,特别是连接小肠的部分,其附着点在腹腔后壁。当腹腔脏器因姿势而持续向前、向下坠时,肠系膜的根部会受到一个向前的牵拉力。这种持续的张力,可能会影响淋巴结的微环境。虽然不如挤压那么直接,但长期的异常张力也是一种损伤。

3. 身体长期偏向一侧的不对称姿势(如歪斜坐、翘二郎腿)

人体内脏器并非完全对称,但肠系膜有相对固定的锚定点。长期偏向一侧的坐姿或站姿,会使腹腔内的器官重心发生偏移。为了维持稳定,一侧的肠系膜可能会被拉得更长、更紧,而另一侧则可能相对松弛或折叠。这造成了不对称的力学负荷。这种不对称的拉力可能影响淋巴液的流动路径和效率,导致某一侧的淋巴结需要应对更复杂的流体力学环境。以上说的这三种情况,放在儿童群体里,最常见的是第一种,多见于刚上小学的宝宝们。后两种情况大家了解一下就好。我们今天给的方案主要是基于第一种情况。总结下来,全都是腹部的张力出现了异常。

四、从生物力学角度调理的思路是什么?基于上面大段文字的逻辑,那么,解除肠系膜上的异常的机械应力,重置整个系统的张力平衡,为腹腔“减压”,是不是可以迅速改善症状呢?我的实践答案是:可以!废话不多说,直接给方案!承山、飞扬(踝的后向点)筑宾(踝的内收点)中都(踝的内旋点)这几个点可以分别点压按揉,也可以加点润滑油,一整个区域都进行推揉。手法要求轻揉渗透,十分钟后问下孩子感觉如何。通常这时就能缓解大半或不痛。如果反馈不佳也没关系,还有补充方案。补充方案① :伏兔、风市、中渎补充方案② :腹结、阴廉、足五里补充方粟③ :太冲、陷谷、丘墟基于生物力学的取穴,不存在固定哪个穴位治疗哪个病。根据评估结果来,只要判断准确,全身上下的穴位是可以用的。这类补充方案,我还能再写十条八条。但我的经验,最多加上补充方案二,也就可以了。

五、这个方案为什么有效?因为人是个整体啊,我们中医一直强调的"整体观"!而现代康复现在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松解了紧张的小腿后内侧肌肉,就等于松开了那根把骨盆向后拉的“绳子”。骨盆会更容易回到中立、舒展的位置,腹腔空间瞬间变大。肚子里的“网”(肠系膜)不再被挤压,淋巴流动变顺畅,为发炎的淋巴结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恢复环境。同时,宏观的张力结构恢复平衡时,被包裹在其中的微观环境——肠系膜——所承受的异常应力自然消除。牵拉肠系膜的力量减小,肚子疼的感觉自然就缓解了。再强调一次,这个方案并不是"消炎"!肿大的淋巴结依然存在,但它现在处于一个宽松、低压、富有弹性的环境中,不再过度牵拉敏感的组织。疼痛迅速缓解,同时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循环和免疫)也在最佳力学环境下得以高效工作,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

身体是一个奇妙的整体。有时候,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在问题本身那里,而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远方。

生物力学和中医一样,都是极庞大、驳杂的专业。

0 阅读:1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