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 出租车打表器显示车费为6.6元,乘客仅支付3元,因2-3元差额引发

嘻嘻不爱嘻嘻 2025-10-31 23:33:01

事情是这样: 出租车打表器显示车费为6.6元,乘客仅支付3元,因2-3元差额引发激烈争执。乘客以“司机开错地点”为由拒绝支付全款。争执中司机情绪激动,下车理论时突发身体不适倒地(疑似心梗或脑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年龄约50岁。 事实经过就是这样,但网友们的评论多半是“为了两块钱,乘客把人气死,何必呢”,要么就是“为了两块钱,搭上自己一条命,何必呢”。可问题是,这只是属于一场意外,前因和后果只是碰巧出现在了这场意外中间。 公众在看待悲剧时,常常会用结果的严重性,去倒推并简化整个事件的因果链条。 司机很可能本身就有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这是50岁左右人群的高风险隐患)。极端的情绪应激引爆了潜在的健康地雷,导致了猝死。乘客的不当行为只是引爆这个“健康地雷”的导火索。 我非常同情逝去的司机,乘客的责任也需要被审视。但更重要的,是警惕那种“因为结局惨烈,所以过程必然荒谬”的简单化叙事。 这种叙事,在大S去世的事件中也屡次出现.....公众将她晚年生活中的诸多元素,比如,与前任和现任的情感纠葛、据传的身体状况、家庭矛盾、头天晚上身边人的举动等全部打捞出来,像拼图一样,强行拼凑成“致死原因”。 因为她中年早逝,所以她之前做的每一个决定(无论是感情选择还是生活方式)都必然是错的、疯狂的,是导致悲剧的根源。可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局是无数因素(包括众所周知的公共事件和完全不为人知的私人细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我也理解这类人的心理,无非就是出于恐惧,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只要我不像谁那样作,不犯那些“错”,我就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但说实话,这只是他们的一种一厢情愿的臆想。我们都得学会接受意外,而意外很多时候就是很难用理性去分析的。它来了,就是来了。 人真的不能这么思考问题的啊。

0 阅读:2
嘻嘻不爱嘻嘻

嘻嘻不爱嘻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