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官宣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核心成果:美方彻底取消针对中国及港澳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对华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续停一年,中方同步调整相关反制措施,双方就禁毒合作、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 我一直觉得,把这事儿说成“美方认怂”或“中方被迫让步”都太情绪化了! 谁都记得,美方之前加税时把“禁毒”喊得震天响,先是加征10%,后来又补了10%,合计20%的关税全扣上“芬太尼防控”的帽子。 可这幌子一戳就破:中国早在2019年就成了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公安部连续多年专项打击,海关把口岸查得严严实实,2024年中美还刚建了禁毒合作工作组,百余次情报交流、联合破了好几起大案,美国国务院自己都承认,自中国列管后,几乎没再查到过从中国流入的芬太尼。 更打脸的是,美方自己的数据摆着:86%涉芬太尼贩运的定罪者都是美国公民,说白了,这毒品危机根子在美国国内——药企游说政客、处方滥用成风、各州管控混乱,连墨西哥总统都直言美国在成瘾问题上“严重有问题”,关税不过是转移矛盾的遮羞布。 美方这次180度转弯,核心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之前加税的算盘打得精,以为能靠关税胁迫中国,结果最先扛不住的是美国本土的企业和民众。 那些被加税的中国商品里,既有日用消费品也有工业零部件,关税一涨,美国超市里的货架价跟着飙升,制造业成本直接拉高,本就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通胀更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农产品贸易,中方之前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在美国农民的痛点上,大豆、玉米的出口订单掉了一大截,农业州的选票压力让政客们坐不住了。 而芬太尼问题本身,美方折腾半天也没见好转。他们清楚,没有中国的配合,光靠自己堵不住漏洞:中国不仅管得严,还能提供化学品溯源、情报共享这些关键支持,之前中美联合破获的首起芬太尼走私案,就端掉了从加工到走私的全链条。 可美方之前一边喊着要合作,一边挥舞关税大棒,这种“又要又要”的做派根本行不通。等到国内舆论骂声四起,企业和农民的抗议信堆成山,才终于想明白:与其抱着没用的关税遮羞布,不如实实在在坐下来谈。 至于中方同步调整反制措施,这哪儿是什么“让步”?分明是对等务实的回应。中国从来不是蛮不讲理的一方,一直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谈合作,但绝不接受被人拿莫须有的罪名讹诈。 之前美方加税,中方反制是维护自身利益;现在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中方相应调整,既是给合作留空间,也是对自身产业的保护。就像这次双方达成的禁毒合作和农产品共识,本质是各取所需:美方需要中国帮着管控芬太尼,也需要中国市场消化农产品;中方则能让企业卸下关税包袱,继续稳定贸易预期。 说到底,这场经贸磋商的结果,说白了是实力说话的产物。美国再想靠“关税大棒”唬人已经不好使了,中国的供应链韧性摆在那儿,市场体量放在这儿,不是随便加个税就能拿捏的。
而中国也没兴趣搞情绪化对抗,毕竟合作共赢才符合双方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会妥协——要是美方再想拿别的由头搞小动作,别忘了,中国手里的反制牌从来没少过。 这次吉隆坡磋商最实在的启示是:时代变了,靠编造借口打压别人的霸权套路已经行不通了。美方的转弯不是“认怂”,是认清现实;中方的回应不是“让步”,是有底气的务实。未来的中美经贸博弈,拼的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更懂现实、更讲规矩——显然,美方这次终于想明白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