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重大消息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官宣中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1-01 03:41:43

就在刚刚 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重大消息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官宣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核心成果:美方彻底取消针对中国及港澳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对华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续停一年,中方同步调整相关反制措施,双方就禁毒合作、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 张磊盯着手机屏幕里的新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办公室的抽屉里,还压着今年2月的成本核算表,红色的赤字数字刺得人眼疼。作为浙江宁波一家灯具出口企业的老板,他跟这两项关税缠斗了大半年,头发都白了一圈。 今年2月美方开征10%“芬太尼关税”时,张磊当场就懵了。他的工厂主做LED户外灯,跟芬太尼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清单里偏偏把这类日用消费品划了进去。关税一加上,美国客户直接压价8%,说“再不降就找越南供应商”。为了保住老客户,张磊咬牙自己扛了2%,那几个月订单量没跌,利润却砍了一半,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 更让他头疼的是那24%的对等关税。去年8月美方一度威胁要恢复征收,他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甚至联系了墨西哥的代工厂,光考察费就花了十几万。“不是想跑路,是真扛不住啊!”当时他跟妻子吵架,声音都带着哭腔,“一台灯的利润才15%,关税一上直接倒贴钱。”美国零售商也怨声载道,他的老客户汤姆在邮件里直言,加税后灯具零售价涨了12%,消费者全跑到日韩品牌那边去了。 最讽刺的是“芬太尼关税”这名字。张磊后来特意查过,这所谓的禁毒关税里,真正涉及化学品的品类不足5%,大头全是自行车、塑料制品这些民生用品。3月他去参加广交会,隔壁展位做自行车出口的老板更惨,因为这10%的额外成本,丢了三个长期订单,只能把生产线搬到越南。那时候张磊就觉得,这关税根本不是为了禁毒,就是贸易博弈的幌子。 下午三点,汤姆的视频电话突然打了进来,语气比平时轻快了不少:“张,关税取消的新闻看到了吗?我们刚开了会,之前暂停的20万个灯具订单,现在可以签合同了!”张磊赶紧翻出计算器,按了没几下就笑了——光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这批订单就能多赚近40万,更别说24%的高关税续停一年,相当于给全年生意吃了颗定心丸。 他起身去车间,正好撞见生产主管在跟工人说这事。几个老员工围在一起议论:“这下不用去墨西哥干活了,家里老婆孩子都在这儿。”张磊听着心里发烫,之前他还瞒着大家准备外迁的事,就怕人心散了。现在好了,仓库里积压的原材料能用上了,下周就能恢复三班倒生产。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美方突然“好心”。张磊从行业群里看到,美国9月CPI还高达3.7%,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零售商早就逼着政府松绑了。更关键的是,中方之前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在了美方痛点上,大豆、汽车零部件这些敏感领域的关税,让美国农场主和制造商急得跳脚。就像他跟汤姆说的:“不是谁赢了谁,是大家都耗不起了。” 傍晚回家,妻子已经做好了他爱吃的红烧肉。电视里正播着专家解读,说这300亿美元商品松绑能带动不少企业订单回流,连A股电子板块都涨了。张磊夹了块肉塞进嘴里,突然想起年初最难的时候,他连年夜饭都没心思吃。现在踏实了,却也清楚这只是阶段性成果——10%的基础关税还在,未来政策会不会变谁也说不准。 那些觉得“美方退让是怕了”的说法,其实没看透本质。这更像一场务实的博弈:美方要缓解国内通胀和供应链压力,中方要给企业争取发展空间。就像张磊的生意,靠的从来不是谁的施舍,而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关税松绑只是去掉了不必要的枷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72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