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的农民咳嗽10年,但却一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一咳,一个

史叔温情 2025-10-31 18:10:26

1956年,35岁的农民咳嗽10年,但却一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一咳,一个异物喷出来,妻子带着异物给医生,谁料,医生看完后,立马去报警......   高其煊的经历是个谜。   据旧镇村的老郎中所说,十多年前鬼子入侵,自己连夜喊人跑路,这小子却没了影。他原以为高其煊没了,可抗战胜利不久,小家伙又回了祖地,就是那身粗布衣总渗血,看着很是骇人。   村民们只觉他有秘密,又不敢打听。直到1956年,那颗裹着血肉的弹头被他吐进玉米地,人们才知晓了他的过去。   1921年,高其煊出生在滨州一个普通家庭。平日里,父母站在馒头铺叫卖,高其煊则闻着面香背唐诗宋词,日子倒也平淡温馨。   这样的生活,在1937年迎来骤变。随着鬼子入侵,高其煊父母丢了性命。家国仇恨下,高其煊毅然从军,成为了一名小八路。   组织派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摸清敌人动向。可这任务看似容易,实则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稍不注意就会丢掉性命。   为套取情报,高其煊必须和日伪交好。可小鬼子挺机灵,嘴上把的比铁门还严,又和狐狸一样精。有次,高其煊就差点栽了跟头。   当时八路军伤患正在转移,上级迫切需要敌军动向。高其煊带着兜馒头,找了个平时“要好”的伪军头子,问大军这段时间没来光顾,到底是往哪去了。   怎料对方眼睛微眯,突然便掏出驳壳枪抵在他脑门:“敢问皇军动向?早就觉得你有问题,今儿算是让我抓着狐狸尾巴了!”   高其煊心里一惊,疯狂思考脱身之计。下一刻,他两腿一软,坐在地上“哇”地哭出声来:“俺就是怕没生意,想跟着皇军讨口饭吃,叔可别害我!”   这下反倒给伪军整不会了。他回忆了下,高其煊天天扎根在馒头铺,遇到人也不敢聊几句,没啥传递情报的机会,或许真是他想多了。   伪军就这样被他糊弄过去,甚至给了他行军路线,方便送馒头“孝敬”皇军。隔天,八路同志径直走向馒头铺子旁的狗窝,翻出个剩馍。掰开一看,字条上赫然写着“西撤”。   高其煊救了不少战友的命,顺利过审加入八路军。可他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就在一场战斗中因为挡子弹,差点一命呜呼。   医生说流弹嵌进了肺里,没法安全取出,以后怕是忙不了重务。军长心疼之余替他安排了养老岗,可高其煊表示要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当晚便趁夜色离去。   这天开始,战斗英雄高其煊的去向便成了谜,而旧镇村的“咳嗽老头”则开始下地。   十年期间,高其煊结婚生子,却因伤病生活艰辛。妻子见他满身弹孔,猜他是个英雄,劝其联系国家,高其煊却摆手:“别麻烦国家”,妻子只能作罢。   直到1956年,高其煊咳出块带血的异物,妻子才一改前态,拉着他就医。医生拿镊子扒拉开血块,发现这赫然是块弹头,当即报了警。这下,老英雄跑不掉了。   县武装部连夜核实情况,冲他做了个标致的军礼;县领导则擦着冷汗,给他算这些年没领的津贴。若非这场奇遇,谁知道村里有这么名人物,了事拂袖去,深藏功与名?   后来的结局也不错。高其煊咳嗽的毛病没好,声音却洪亮多了。得益于此,他终于能在务农时,唱起当年的歌:中华儿女,豪杰多;今日来此,是卫国……   信息来源:   中国网 | 铭记抗战胜利70周年 高其煊“小八路”的烽火岁月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0 阅读:0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