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了,俄罗斯停火 当地时间10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对外宣称:普京已经下令为包括乌克兰记者在内的外国记者联系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部时提供通行便利,以方便记者们前往红军城、季米特洛夫等区域。 所以,俄罗斯将在上述地区停止行动5~6小时,从而方便大家安全进出。 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被乌军叫“双子城”,早就成了俄军重点围打的地方,五千多乌军被堵在城里和矿区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停火消息出来前几天,俄军刚给被困的乌军下了最后通牒,让他们10月27号前放下武器投降,不然就把他们全收拾了。 结果最后期限过了,也就零星几个人躲在树林里缴了枪,大部分乌军还是硬撑着躲进煤矿的地下巷道里接着打。他们早把矿井改成堡垒了,挖了工事、囤了粮食弹药,想靠四通八达的巷道打游击,可俄军没给他们多少机会——10月28号就把地面上的通风井全炸了。 这意思很明显,躲在地下的乌军很快就得缺氧,说白了就是成了“瓮中之鳖”,要么投降要么等死。 这会俄军的包围圈还在一个劲往里面缩。红军城那边,俄军先用FAB炸弹炸了乌军阵地,之后从西边的树林推到铁路线,占了差不多3公里的防风林,还越过铁路冲进住宅区,在两个工业重镇中间硬生生挤出一块楔形地盘。 季米特洛夫那边更顺,俄军不光抢了“卡皮塔尔纳”煤矿的第三个通风井,还从南边绕进居民街区往城市公园推,眼看就要跟其他部队汇合把网收了。 连乌克兰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都亲自跑到赫里希涅前线指挥反攻,想把被困的第7集团军下面4个旅的残兵救出来,可几次进攻全被俄军的空地火力和无人机打回去了。 10月30号晚上,有支突击小队在季米特洛夫矿井附近还挨了炮火炸,死的死、伤的伤,惨得很。现在双子城西北边就剩900米左右的缺口没封上,那是被困乌军最后能逃的路,可能不能逃出去还不好说。 就在这节骨眼上,俄罗斯突然说停火让记者进去,这心思可没那么简单。表面上看是给记者行方便,可真到了战场上,这些记者能看见的,八成全是俄军的优势——缩小的包围圈、被炸的通风井、困在地下的乌军,这不等于让外界亲眼看着俄军“稳赢”吗? 再说俄罗斯之前也不是没搞过这种停火,今年4月胜利日那时候就说要停火72小时,当时乌军就问“真想停火为啥要等日子,现在停不行吗”,显然没信他们的“人道主义”。 现在在红军城这种快打完的地方提停火,任谁都得琢磨:是不是想借着记者的镜头给乌军施压?毕竟被困的人要是知道外界都清楚自己的窘境,士气说不定更垮。 更别说普京前几天还跟特朗普通了电话,说俄军完全掌控着战场主动权,这会搞停火,说不定也是想在国际上秀一把“我能控场、也愿意谈”的样子。 乌克兰那边不买账也不新鲜,毕竟之前吃了不少亏。就说上次胜利日停火,乌军本来就满肚子怀疑,这次更不一样——红军城正到了生死关头,俄军眼看就要收网了,突然说停火开通道,谁知道是不是陷阱? 万一记者进去的时候,俄军借着停火摸清楚乌军的地下出口,或者等通道打开突然打过来,吃亏的还是乌军。 而且乌克兰国内这会正为双子城的局势吵翻了天,不少专家都劝西尔斯基别重蹈巴赫穆特、乌格列达尔的覆辙,赶紧放弃这里保存实力,这种时候俄罗斯抛过来的提议,他们怎么可能轻易信? 要知道,乌军之前从乌格列达尔撤退的时候,就是因为信了那阵的平静,结果在野地里被俄军炮火炸了,死了好多人,这教训早刻在骨子里了。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5到6小时的停火提议,更像是俄乌战场上一次特殊的“嘴仗”。俄罗斯握着战场主动权,借着停火秀一把“我能说了算”,还能顺便看看各方反应;乌克兰是吃过亏的,现在部队被困在里头,危急关头自然不会随便往圈套里跳。 至于那些想进去的记者,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这可是绞杀战的核心区,就算有停火承诺,谁也不敢保证不会有流弹,或者突然冒出冲突,安全能不能真保障,根本说不准。 这场短时间的“停火事”,说到底还是应了俄乌打仗的老理:战场上谁握着主动权,比嘴上说的承诺管用多了,而两边互相猜忌的心思,早就在一次次被炸塌的通风井、没成功的反攻和泡汤的逃生希望里,烧得一点不剩了。 就算真能停火几小时,记者看完一圈走了,该打的仗还得接着打——红军城的包围圈不会因为这半天的平静就松了,被困乌军的绝境也不会因为几句承诺就变了。 乌克兰不信俄罗斯,说到底还是战场上的现实太凉——在这种快分出胜负的绞杀场里,任何“好意”都难免让人多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