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沈阳东华门原日本宪兵队本部地下发掘出的部分遗骨里,有一对拷在一起的男女尸骨。正值光复八十周年之际,向先烈致敬!这些尸骨现陈列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97年那个春天,沈阳城一片尘土飞扬。文保工作者在东华门一处老旧建筑下,进行例行勘探。谁也没想到,那块看似普通的地下层,竟藏着一段被时间封存的惨烈记忆。 挖掘刚开始,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层异常坚硬的灰土。往下清理,出现了锈蚀的铁镣。再往下,一对被铐在一起的男女遗骨显露出来。两具骨架紧紧相靠,手腕上同一副手铐还完好。有人轻声惊呼:这不是普通墓葬,而是一场屠杀的遗迹。 经专家鉴定,遗骨所在地点正是当年日本宪兵队本部旧址。那是伪满时期沈阳最阴暗的地方之一。宪兵队当年权力极大,兼有警察与军法职能,专门负责镇压、审讯和刑讯抗日志士。凡被押入此处的中国人,几乎没有活着出去的。 这对遗骨的发现,引起巨大震动。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记录位置、姿态、痕迹。男尸骨高大,双手反绑;女尸骨略小,头骨破裂,疑似被钝器击打致死。两人手铐相连,说明被一同押解,可能是被一同处决。 博物馆后来整理出的档案显示,这里在1937年到1945年间,是日本宪兵司令部的秘密牢房。地道四通八达,刑室、铁笼、吊刑架、拷问台,样样俱全。幸存者口述中提到过“有一对抗日志士,一同被押下地牢,从此再也没出来”。这一记录与发现的遗骨位置高度吻合。 考古报告还提到,遗骨脚边发现一段铜丝与破布,推测可能是他们留下的抗争痕迹。有人猜测,这对男女或是情侣,也可能是同属一个地下组织的同志。无论身份如何,他们的死状,都揭露了侵略者的残酷。 在整理现场时,专家发现遗骨周围还有少量散落的人体碎骨与子弹壳。那说明地牢曾多次执行枪决或刑杀。几十年过去,遗迹被废墟掩盖,宪兵罪行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997年,铁证重现。 这对遗骨后被完整保存并送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陈列室中央,一个透明玻璃柜,安放着他们的遗骸。观众能清晰看到那副生锈手铐——它把两个人的手腕永远连在一起。馆内灯光昏暗,解说词平静,却足以令人心颤。 每年“九一八”当天,许多参观者会在展柜前驻足。有人低声念叨,有人流泪。有人问馆员,这对人是谁?馆员摇头:“身份不明,只有编号。”一代又一代学者尝试查找当年宪兵队档案,或许有朝一日能为他们找回名字。 日本宪兵队在东北的暴行早有记载。除沈阳外,长春、哈尔滨、通化等地也发现过秘密地牢遗迹。刑讯方式包括烙刑、电刑、冻刑等,手段惨无人道。沈阳这次发现的遗骨,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被拘押并同时处决”的实证之一。 这些遗骨的出土,不仅是考古意义,更是历史警钟。1997年到2005年间,“九一八”博物馆陆续扩建,将宪兵队遗址纳入展区。那对遗骨成为入口处的象征,提醒每个进入者,侵略的记忆不能被掩埋。 当年的宪兵本部,如今被绿树和教学楼包围,地面风平浪静,唯有地下那片空间,还保留着当年的墙壁与铁环。人们走在地面,也许想不到脚下曾是无数生命的终点。出土那天的记录上写着一句话:“这对遗骨,是时代的控诉。” 光阴走到今天,光复八十周年的纪念再次响起警钟。那对被拷在一起的骨骸,依然静静躺在那里,跨越八十年的尘土,诉说同一个事实:侵略者的暴行不可遗忘,先烈的血不该白流。每一次人们驻足,都像是在替他们说出那句未完的话——我们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