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入中美“稀土战争”,和中国针锋相对,已经站在了必败的那一边!特朗普没能逼迫

烟雨评社 2025-10-31 09:52:33

日本加入中美“稀土战争”,和中国针锋相对,已经站在了必败的那一边!特朗普没能逼迫中方让步,只能跟我们在谈判桌上聊稀土问题,但日本也加入了这场“稀土大战”,高市早苗已经下注,但却直接站在了必败的一边。 最近中美之间的 “稀土战争” 算是越来越热闹,日本这回直接跳出来站了队,跟美国、澳大利亚凑成了所谓的 “稀土联盟”,看着架势挺唬人,实则压根撼动不了中国的地位。 特朗普这招联合盟友的路子,一开始看着挺唬人。三方都分工明确,澳大利亚出矿,打算在西部建个年产 100 吨的镓精炼厂;日本出技术,承诺把稀土分离和磁体制造的技术转给美国;美国则拿出国防订单的资本注入,想着快速把产业链搭起来。 可就在他们签协议的当天,中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一出来,直接给这事儿泼了盆冷水。新规里说,不管是用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还是产品里中国稀土含量超过 0.1%,出口前都得经过中方审批。 这意味着就算美日澳把精炼厂建起来了,要是里面的离心萃取槽是中国造的,用的萃取剂也是从中国买的,照样得看中国的 “技术阀门” 脸色,根本绕不开。 日本这边的麻烦可不止这一个。之前他们喊着要开发南鸟岛的深海稀土矿,说探明储量有 1600 万吨,听着挺多,可那地方水深 5500 米,全球也就三艘深海钻探船能去,而且都不敢轻易尝试。 日本本来计划投 120 亿日元铺海底管道,原定 2024 年开始试采,结果因为设备跟不上,到现在都没动静,想规模化开采至少得等到 2028 年以后,这期间的变数谁也说不准。 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日本在越南、坦桑尼亚投的稀土项目,也没达到预期。当地基础设施太差,把精矿运出来的成本,比从中国进口还贵 3 倍,而且矿里的杂质含量超标,运回去还得二次加工,成本又往上涨了一大截,等于说是吃力不讨好。 要说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技术壁垒。高端钕铁硼永磁体的生产,得精确控制好几百道萃取工序,中国工程师这么多年积累的工艺数据库里,光参数组合就有好几万个,这些都是 “隐性知识”,不是靠签个技术转让协议就能学走的。 美国的 MP Materials 公司重启了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可提纯纯度也就 99.9%,重稀土分离能力基本没有,连中国 50 年前的水平都没到;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开了 15 年,重稀土纯度也才 99.95%,离军工需要的 99.9999% 标准差得远着呢,根本没法用在高端领域。 成本也是个大难题,能把盟友们的耐心磨没。美国建一座新的精炼厂,光投资就得 20 亿美元,审批还得等十年,环保成本更是中国的十倍;澳大利亚为了表忠心,签了 85 亿美元的稀土协议,还故意炒作南海议题想转移注意力,可国际专家早就说了,他们的生产设施比中国落后至少二十年。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内部文件里都写了,就算美日澳投一百亿美元,五年内产能爬坡的时候,成本也比中国高 40%,良品率还不到 60%,这生意怎么算都不划算。 其实这场博弈的关键早就明了,中国掌控着全球 92% 的重稀土精炼产能,这不是靠有多少矿,而是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工艺优势。 美国还在为环保审批扯皮的时候,中国的稀土串级萃取技术都迭代到第七代了,单位能耗降了 60%;日本还在为深海钻探头疼的时候,中国工程师已经把第三代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回收率做到了 95% 以上。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都给五角大楼递报告了,说要是中国完全断供稀土,F-35 战机生产线 18 个月内就得停摆。 日本更纠结,接着干吧,怕中国的技术反制;不干吧,之前投的 600 亿日元就打水漂了。说到底,想用政治联盟打破技术规律,最后只能在工业文明的铁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信源:新黄河 《高市早苗在安倍影子下拉拢特朗普:“不平等条约”与前途未卜的稀土协议》 观察者网 《美澳签协议,特朗普夸口:一年后将有好多稀土,都用不完》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