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大眼睛”女孩, 当了二十大代表! 她从受助者变成捐助者, 把善意滚成了雪球。 最近刷新闻看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名单,有个名字让我愣了一下:苏明娟。可能年轻人不熟悉,但像我这种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立马想起希望工程那张“大眼睛”照片。当年她握着铅笔、眼神直勾勾盯着镜头的画面,登在报纸上,多少人掏了零花钱捐给山里孩子。如今她成了党代表,还一直在反哺社会,这故事比电视剧还踏实。 苏明娟是安徽金寨人,那地方过去穷得出名。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去村里小学,拍下她上课的样子。照片取名《我要读书》,后来成了希望工程的招牌。听说第一个资助她的是个叫李万的军校学生,每学期寄100块钱,还写信鼓励她。后来捐款的人多了,她父亲死活不肯多要,说自家能干活,钱该给更需要的孩子。 这家人骨子里有股硬气。2002年苏明娟考上安徽大学,主动停了社会捐助,自己打工挣生活费。毕业后进银行工作,拿到第一笔工资转头就捐回希望工程。2018年她拿出3万家庭积蓄设助学基金,到现在筹了快500万,盖了5所希望小学。 当年心疼她的人可能想不到,这姑娘能走这么远。她当过共青团中央常委,现在是工行安徽省分行团委副书记。虽说兼职岗位没工资,她倒觉得责任比名分实在。最近她宣讲二十大精神,总重复一句话:把爱和希望传下去。 回头想想,苏明娟的成长暗合了中国教育的变化。她女儿上小学时,在语文课本里读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那是妈妈的故事,却像在讲古早的事。现在农村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希望工程也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一张照片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不稀奇,但通过一个人让一代人相信读书有用,这才是最扎实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