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广告看得我直犯怵!”北京地铁里,一位上班族举着手机拍下电梯旁的巨幅海报,画面

吃西瓜小娱记 2025-10-30 18:56:38

“这广告看得我直犯怵!”北京地铁里,一位上班族举着手机拍下电梯旁的巨幅海报,画面里模特穿着肉色保暖衣,姿势扭曲得像被按了暂停键的。这条吐槽微博刚发出去,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是保暖衣广告还是恐怖片海报?”“设计师是不是把‘辣眼睛’当创意了?” 这事儿得从2025年10月底说起。全国多地突然降温,保暖衣市场打响营销战,蕉内这个主打“无感标签”的新锐品牌,在北京地铁投放了一组广告。可谁承想,广告里模特的姿势、肉色衣物的视觉效果,加上密密麻麻的产品图,让不少乘客直呼“生理不适”。有网友调侃:“本来急着赶地铁,抬头看见这广告,差点没踩稳台阶。” 蕉内客服很快回应:“要是广告让顾客不舒服,我们会上报处理。”地铁方面也表示已记录反馈。可网友的吐槽没停——有人翻出蕉内去年因防紫外线长裤质量不达标被罚款的老账,还有人联想到之前南宁地铁“热舞广告”被撤、深圳地铁“童言无忌”文案引发争议的事儿,直呼“地铁广告能不能别总在审丑边缘试探?” 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品牌和公共空间的微妙博弈。蕉内作为新兴品牌,想靠“视觉冲击”快速出圈,这招在互联网时代确实有用——你看,这广告虽然被骂“辣眼”,但热搜上了,讨论度有了,连带着销量都可能涨一波。可问题是,地铁是每天几千万人通勤的公共场所,不是品牌的“私人秀场”。乘客急着赶路时,突然被一张“诡异”海报吓得一激灵,这种体验谁买单? 更值得琢磨的是,为啥总有些品牌把“争议”当“流量密码”?去年匡威因为羽绒服填充物造假被罚,今年蕉内又因为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说白了,有些品牌觉得“黑红也是红”,可消费者不是傻子——你可以用创意吸引眼球,但别把“低俗”当“个性”,更别拿公共空间的审美当儿戏。就像有网友说的:“广告可以丑,但别丑得让人恶心;可以博眼球,但别挑战底线。” 说到底,地铁广告不是法外之地。它该有的不仅是创意,更是对公共环境的尊重。品牌想出圈,不如把心思花在产品质量上——就像蕉内要是把防紫外线长裤的质检做好,比投一百个“辣眼广告”都管用。 最后想问问大家:要是你在地铁里看到这种“辣眼广告”,会当场拍照吐槽,还是默默绕道走?你觉得品牌该不该为公共空间的审美负责?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给这些“创意过界”的广告提提醒! (事件来源:密度财经)

0 阅读:0
吃西瓜小娱记

吃西瓜小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