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越南以后的下场。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大家都看清了一个事实:不管背后有没有大国撑腰,一旦真枪实弹打起来,最后受苦的只能是自己。从亚太地区视角观察,相较于频繁挑事的菲律宾,越南的内心更为紧张。它曾真切经历过小国硬抗大国的惨痛后果。 乌克兰从西方获得的武器援助累计超1200亿美元,但2025年上半年的战报显示,其国土仍有18%被控制,工业设施损毁率达67%,联合国统计的难民数突破800万,相当于每5个乌克兰人就有1个背井离乡。 更关键的是,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已明确缩减援助,2025年对乌拨款较上年砍半,欧盟更是有6个国家拖欠承诺的武器供应。 这一场景,越南人极为熟悉。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北越获得的苏式武器援助规模不逊于当下乌克兰,仅AK步枪就接收超100万支,另有大量坦克与导弹。 但实际结果是,美军在越南投下的炸弹总量,超过二战所有参战国投弹总和,北越控制区60%的村庄被夷平,河内、海防等城市屡遭轰炸,战后统计平民伤亡超200万,经济倒退30年。当年的“苏联援助”与如今的“西方援助”,本质都是将小国当作棋子。 有人说越南现在左右逢源,既跟美国搞军事合作,又和俄罗斯保持军火贸易,还跟中国深化经济往来,不会重蹈覆辙。 但这种“平衡术”在真刀真枪面前,可能不堪一击。就像乌克兰战前也同时和俄欧保持关系,2020年还从俄罗斯进口了40%的天然气,结果冲突一爆发,所有“情面”都成了泡影。 越南的软肋比乌克兰更明显。从军事上看,它的地理形态是南北狭长,最窄处只有50公里,一旦爆发冲突,很容易被拦腰截断。 这不是空想,越南战争中美军就靠“南北分割”战术,让北越的后勤补给吃尽苦头。现在越南军队虽然有50万兵力,但装备老化严重,主力坦克还是上世纪的T-72,跟周边大国的三代坦克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2025年越南国防预算才85亿美元,还不够美军一艘核动力航母的造价,想靠这点钱“保平安”,根本不现实。 越南南边是美国的盟友泰国,北边和中国接壤,西边有缅甸这个“火药桶”,东边的南海还跟多国存在争端。这种位置,跟夹在俄欧之间的乌克兰何其相似。 更关键的是,越南现在也在走乌克兰的老路——靠引进外部势力制衡周边。2024年它刚和美国达成“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舰每年停靠越南港口4次,还从美国买了24架“海马斯”火箭炮,跟当年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的操作如出一辙。 越南战争中,受“盟友”伤害最深的是平民。美军为清剿游击队,在越南喷洒8000万升橙剂,造成40万越南人死亡,至今仍有上百万畸形儿童出生。 如今乌克兰面临相似困境,西方援助的集束炸弹在乌东地区遗留大量未爆弹,联合国排雷机构预估,清除这些炸弹需耗时50年,期间将持续出现平民伤亡。大国援助的武器,始终附带“后遗症”。 对比菲律宾,更能印证越南的“紧张”并非空穴来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虽频繁在南海采取小动作,但始终适可而止,美军提出在菲律宾建立永久基地时,遭到其直接拒绝。 菲律宾未经历越南式的全面战争,对战争认知较为模糊。而越南政府高层中,多名越南战争亲历者存在,国防部长潘文江便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他们对此有着深刻认知,清楚“引狼入室”的严重后果。 另有一个被忽略的要点:越南经济完全经不起战争冲击。2025年越南GDP刚突破4000亿美元,经济支柱为纺织业与电子产品组装,且这些产业集中于胡志明市、河内等少数城市。 一旦战事爆发,港口封锁、工厂炸毁将导致经济即刻崩盘。乌克兰便是前车之鉴,其战前为欧洲粮仓,如今粮食出口量暴跌70%,货币贬值60%,民众基本生活用品依赖援助。 越南已暗中采取“避险”举措。2025年上半年,越南暂停与美国的联合军演,还主动邀请中国海军访问金兰湾,这一举措较为罕见。 更关键的是,它减少从美国的武器采购,转而从俄罗斯购入一批S-400防空导弹,此举并非因俄制武器更先进,而是为避免被美国“绑定”。这种“左右摇摆”,本质是对俄乌冲突的应激反应。 历史早已给出教训,1979年,越南依托苏联支持在中南半岛推行扩张政策,遭受打击后经济一蹶不振,直至90年代才启动改革开放。 俄乌冲突再次证明,小国妄图依靠大国支持“硬刚”,最终只会沦为大国博弈的弃子。乌克兰的现状,便是对所有小国的警示:大国博弈中,不存在永恒的盟友,仅存在永恒的利益。 2025年的越南,正处于关键抉择节点。一边是美国抛出的“合作”橄榄枝,一边是周边大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倡议,加之自身刻骨铭心的战争记忆,使其处境复杂。 俄乌战场炮火未息,越南需认清现实:相较于依附大国,维护睦邻关系、发展经济,才是小国最稳妥的生存之道。和平从来不是他人施舍,而是自身争取所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