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非常盘点中 2025-10-30 15:38:07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要知道这老兄当年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那架子端得比谁都高,对中国政策指手画脚不说,动辄就拿规则、制裁说事,怎么一卸任就换了副 “和气生财” 的模样?这 “双面人” 的操作里,全是算计的味道。 别看他长着张华裔脸,干的全是替美国谋利的活儿,嘴上喊着推动合作,实际全是带刺的条件。早在当美国商务部部长时,骆家辉就撂下过狠话,要 “尽一切手段砸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谈不拢就把中国告到 WTO,那架势仿佛中国市场是他家开的菜园子,得按他的规矩来。 最让人不齿的是 2010 年那次,他带着 24 家美国清洁能源企业的代表团来中国谈合作,前脚刚在上海落地,后脚美国商务部就突然宣布对中国钢材产品征收最高近两倍的惩罚性关税。国内钢管厂老板当时就懵了:这哪是来谈生意的,分明是带着刀来的,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还得给中国一刀。 更讽刺的是,他嘴上说着要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说什么 “手续繁琐影响贸易”,实际却在偷偷扩大管制范围。2010 年他公开表态要评估出口限制、放宽政策,可转过脸就把 31 个技术品种塞进管制清单,连高性能计算机、民用航空航天技术都算在内。 后来转任驻华大使,还假惺惺地让中国列需要放松管制的产品清单,结果全是空头支票,到最后不仅没放宽,反而收得更紧了。这操作跟 “先给颗糖再扇耳光” 没啥区别,把 “虚伪” 俩字玩得明明白白。 当了驻华大使后,骆家辉的强硬更是变本加厉,彻底把 “华裔身份” 抛到了脑后。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说中国是美国 “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抱怨 “中国的行为方式令人担忧”,尤其是经济政策不符合美国预期。 那会儿他天天揪着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不放,逼着中国按美国的标准调整政策,哪怕清华大学专家袁钢明都站出来说 “中国还没到能成为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程度”,他也照样不依不饶。 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边强调 “中美贸易能造美国岗位”,一边却推动对中国多项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光是 2012 年就牵头搞了十多起贸易制裁,把 “美式双标” 演得淋漓尽致。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当年对中国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主儿,退休后立马换了副嘴脸,一门心思往中国市场钻。这些年时不时就能看到他出现在中国的商业论坛上,以前对中国政策指手画脚的劲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口 “合作共赢”“市场机遇”。 有业内人士透露,他早就加入了美国一家跨国咨询公司,专门帮美国企业对接中国资源,靠着当年积累的人脉牵线搭桥,赚的全是中介服务费。更精明的是,他还打着 “中美关系专家” 的旗号开讲座、做顾问,一场活动的出场费就抵得上普通人数年的收入。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对 “华裔身份” 的态度转变。当年任职时,他特意跟媒体强调 “只代表美国利益”,刻意跟华裔身份切割;现在跑中国捞金,却总爱提 “我了解中美文化差异”“能帮双方搭建桥梁”,把这张脸当成了敲门砖。 要知道他当年在任时,连中国高铁建设都要插一嘴,说美国技术更先进,可退休后却忙着帮中国企业对接美国新能源项目,哪有什么立场可言,全是利益驱动。 其实骆家辉这波操作也不新鲜,本质就是把 “美国利益” 和 “个人钱包” 分得门儿清。当年拿着美国政府的俸禄,就一门心思给中国找麻烦、逼中国让步,哪怕损害中美合作也在所不惜。 现在没了公职,就盯上中国市场的红利,把当年的 “强硬履历” 包装成 “懂中国” 的资本。他大概以为中国人忘了他当年怎么带着制裁清单访华,忘了他怎么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政策,可那些被他搅黄的生意、被关税压垮的企业,哪能说忘就忘。 说到底,骆家辉这张 “变脸” 面具下,藏的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以前当官员时拿强硬当筹码,现在做商人又拿温和当招牌,什么原则、立场,在利益面前全是摆设。 只是他大概没琢磨明白,中国市场欢迎的是真心实意的合作者,不是这种当年捅刀子、如今想摘果子的 “双面人”。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本账,谁是朋友谁是过客,看得门儿清。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3
2025-10-30 16:46

不管它是什么人,只要敢做危害中华民族利益的事——那它就是敌人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