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 11 月这波美豆进口,可真是把农产品市场搅得底朝天,一向端着 “质优价高” 架子的美国大豆,居然破天荒把价格压到比阿根廷大豆还低,这可不是简单的降价促销,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现实压力和市场博弈。 谁都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以前美国大豆靠着品质稳定,在中国市场占着不小的份额,2016 年的时候份额还能占到 41%。 可后来贸易战一打响,咱们给美豆加了关税,美国豆农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中国订单跟着断崖式下跌,2024 年 9 月甚至出现了一粒美豆都没进中国海关的情况,份额直接跌到 21%。 更要命的是,美国大豆还迎来了丰收,仓库里堆着四千多万吨大豆卖不出去,价格都跌到了十年最低,农场主每英亩要亏 100 到 150 美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反观阿根廷这边,人家今年可是抓住了机会。 阿根廷之前连续遭遇旱情,大豆出口受了影响,今年好不容易产量回升,政府又直接把 26% 的大豆出口预扣税降到了 0,这一下就相当于每吨大豆成本降了 123 美元,本来就有价格潜力,这么一来更是底气十足。 咱们中国买家也不含糊,48 小时内就抢了 130 万吨阿根廷大豆,直接把阿根廷对华出口拉涨了 91.5%,阿根廷大豆的价格自然也就稳得住。 美国豆农这时候是真慌了,中国市场占他们大豆出口的一半以上,丢了这个市场,其他国家加起来都补不上缺口。 眼看着库存越压越多,财政补贴也扛不住长期亏空,美国大豆协会主席都急着呼吁赶紧跟中国谈,再等下去生计都要完了。 没办法,只能放下 “高姿态”,把价格压到比阿根廷还低,就是想抢回中国的订单,先把仓库里的货清出去再说。 而且这背后还有咱们中国的底气在撑着。 这些年咱们早就不是只能依赖单一供应国的状态了,除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稳定供货,乌克兰的货也能通过中欧班列快速运到,进口渠道铺得又广又匀。 家里还有中储粮的 4500 万吨储备大豆,够全国吃三个多月,根本不怕断供。需求端还能用杂粕替代豆粕,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高自给率,就算不买美豆也完全不慌。 美国大豆这次主动降价,说白了就是自身库存压力逼出来的无奈之举,也是想趁着咱们还有市场缺口,抢回点失去的份额。 以前是咱们看他们脸色买豆,现在反过来,他们得靠低价来争取咱们的订单。 这背后其实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大转变,咱们手里有储备、有渠道、有自产能力,早就从被动买家变成了能定调子的主儿,谁想卖豆给咱们,都得拿出实打实的诚意和价格来。

朦龙
都是一些目光短浅,见利忘义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