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中国一个安世还不够?欧盟主席盯上了中国又一优势产业,宣称欧洲“重大商业机遇”到来,而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不懈努力对抗首要竞争对手”,也就是中国。 谁能想到,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小动作”正不断升级,目标竟直指中国优势产业。2022年,安世半导体营收高达62亿元,这本是其在全球市场拼搏的亮眼成绩,却成了欧盟“发难”的导火索。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顶尖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成功将其收购,这一收购行为本是企业基于战略考量与市场机遇的正常商业操作。收购后的安世半导体,在闻泰科技的运营下,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与市场布局,发展态势一片大好。 然而,欧盟却突然跳了出来。2022年,欧盟以“涉嫌垄断”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展开了长达18个月的调查。这期间,各种手段轮番上阵,一会儿宣称要拆分业务,一会儿又限制技术出口。这突如其来的“发难”,让人不禁疑惑,欧盟究竟为何如此大动干戈? 其实,欧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盯上安世半导体后,欧盟主席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另一优势产业,大肆宣扬这是欧洲的“重大商业机遇”。可这所谓的机遇,背后却隐藏着险恶用心。 欧盟主席直言,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不懈努力对抗首要竞争对手”,而这个首要竞争对手,正是中国。从安世半导体的遭遇,不难看出欧盟的“双标”行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间的收购、合作本是常态,是推动行业进步与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 欧盟自己国内的企业也经常进行各种收购、合并操作,以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可当中国企业参与其中,并取得一定成绩时,欧盟却以“垄断”为借口进行打压。 欧盟的这种行为,实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他们害怕中国企业的崛起会冲击其传统优势地位,于是便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遏制。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份额扩大,让欧盟感到威胁。他们试图通过调查、限制等手段,阻碍中国企业的发展,为欧洲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空间。但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在全球产业链中,各国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中国企业在半导体等领域的发展,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欧盟的打压行为,看似是在保护欧洲企业,实则可能会阻碍欧洲企业获取先进技术与优质产品,影响其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欧盟对安世半导体的调查以及对中国优势产业的围猎,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集中体现。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欧盟的这些“小动作”,中国企业需要坚定信心,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同时,全球各国也应该认清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开放的全球经济秩序。 大家觉得欧盟这种行为能得逞吗?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