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昨天全网被一条消息惊到失语,高市早苗亲自签了份让人看不懂的“天价协议”,日本要掏出5500亿美元,实打实砸给美国的能源AI关键矿产等21个项目。 (信源:上游新闻——微笑背后的账单:稳住日美关系,高市早苗要付多少“保护费”) 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流利英文向美方表忠心,宣称“日本是美国最靠谱的盟友”时,一份价值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融资协议正在将日本推向深渊。 这笔相当于日本去年GDP八分之一的巨额资金,既不是援助也不是对等合作,而是一场被全球舆论戳穿的“保护费”交易——日本出钱出担保、承担全部风险,美国则手握决策权、拿走九成收益,盟友间互利共赢的遮羞布被撕得粉碎。 协议的不平等条款早已超出商业常理。根据美日签署的战略投资备忘录,5500亿美元将定向投入美国能源、AI、关键矿产等21个重点领域,其中仅能源和人工智能两大板块就占据3900亿美元。 但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手中:由美国商务部长领导的投资委员会负责项目筛选,美国总统拥有最终决定权,日本仅能参与咨询提供建议,毫无实质话语权。 更离谱的是利润分配规则:日本收回本金前,双方五五分账;一旦本金回笼,美国将直接截胡九成利润,日本仅能分得残羹剩饭般的一成收益。美国总统特朗普毫不掩饰得意之情,直言“稍微降一降关税便可引资5500亿美元”,而这些钱“可以任由美国使用”。 更令人咋舌的是资金来源的暗藏风险。日本并未拿出足额真金白银,仅投入约500亿美元自有资金,其余5000亿美元均通过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政府关联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担保形式筹集。 这意味着日本国民将间接背负这笔巨额债务,一旦投资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债务缺口大概率要靠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偿还——巧合的是,5500亿美元恰好是日本当前持有美债总额的一半,这场交易俨然成为美国变相“抹除”债务的精妙设计。 原本负责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为配合协议专门新设工作机制,职能强行转向对美投资,却丝毫无法改变日本在项目中的被动地位。 协议签署的背后,是日本在安全与经济上的双重依附。高市早苗上台后,为稳住日本对美出口市场、维系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选择以妥协换取庇护。 作为交换,日本出口美国的商品仍需缴纳15%关税,而美国商品进入日本却享受零关税待遇,这种不对等安排让日本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受损。 与此同时,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的变动加剧了日本的焦虑: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日急于构建独立供应链,此次协议中的5个稀土相关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延伸。 但日本显然押错了宝——中国控制着稀土精炼和磁体制造产能,技术纯度和成本优势遥遥领先,美日主导的供应链短期内难以成型,相关投资大概率面临长期亏损。 日本国内的反对声浪早已此起彼伏。企业界普遍担忧,本土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本就面临研发资金短缺,5500亿巨资外流将直接拖慢自身发展节奏。 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愤怒质疑:“自家的基础设施还在老化,民生福利亟待改善,为什么要把纳税人的血汗钱送给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这笔投资很可能“打水漂”,最终留给日本的只有日元贬值、财政承压、民众负担加重等苦果。 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本质是美国“美国第一”政策的又一产物。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高压下,欧盟已承诺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日本的5500亿美元不过是其中一环。 美国以最小代价获得产业重建资本,既巩固了关键领域竞争力,又锁定了最大收益;而日本则陷入“越依附越被动”的恶性循环,经济发展被进一步牵制。高市早苗曾表态若协议不符合日本利益将重新谈判,但在美日同盟的不对等格局下,这样的承诺更像是自欺欺人。 盟友关系的基石本应是相互尊重与共赢,而日美这份协议却充满了掠夺与妥协。5500亿美元的“保护费”换不来真正的安全,也换不来可持续的发展,反而让日本背负沉重债务、错失发展机遇。 当美国忙着收割盟友红利时,日本或许该清醒认识到:依附他人的庇护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这场以牺牲国民利益为代价的交易,终将在历史上留下耻辱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