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周末加班不回了。”——这句话,全国49%的成年子女一年要说超过20次。 中科院刚发布的报告里,92%的人把“无条件的爱”这五个字只颁给父母,可真正每周能跟爸妈聊够半小时的,只剩26%。 数据不扎心,扎心的是它没说谎:我们一边把“世上只有妈妈好”点赞到朋友圈,一边把父母的未接来电晾到第二天。 北京白领赵晓算过一笔账:爸妈65岁,按平均寿命再活20年,她一年回去3次,满打满算只剩60次见面。 她把这笔账发进闺蜜群,瞬间刷屏——没人敢接话,全在改订高铁票。 有人吐槽“不是不孝,是通勤费太贵”。 可同城分居的子女里,仍有三分之一连微信视频都嫌麻烦。 上海一位快递站长把话术贴满站点:“教爸妈用微信,比送他们保健品管用。”两个月里,站里给老人装的视频通话涨了7倍,退掉的保健品快递也多了——老人只想看看孩子的脸,不想看礼盒。 别把“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台词,它更像倒计时。 每月攒一顿聚餐钱,够带爸妈做次体检;教他们用手机挂号,比寄钱更实际。 此生要明白的,不是“只有父母”,而是“我们在他们剩下的倒计时里,到底排在第几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