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突然宣布了他的看法:大量中国理工人才在美

优雅钢琴 2025-10-30 02:28:17

快讯!快讯!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突然宣布了他的看法:大量中国理工人才在美国扎根,竞争压力正在加码。 这话从“晶圆代工之父”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一般。张忠谋浸淫半导体行业几十年,见过无数技术迭代,他的担忧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戳中了全球科技竞争的要害。 熟悉张忠谋的人都知道,他对人才流动的敏感,源于自己深耕行业的亲身经历。1949年,18岁的张忠谋从宁波赴美学医,后转攻半导体,先后就读于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这段留美经历为他日后执掌德州仪器、创办台积电埋下了伏笔。56岁那年,他首创晶圆代工模式,将台积电从无名小厂带成全球芯片代工巨头,仅凭一己之力定义了整个半导体代工产业,这份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让他的每一次发声都备受瞩目。 张忠谋口中的“人才竞争”,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支撑。2023/24学年,中国留美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达27.7万人,其中数学计算机、工程类等STEM专业占比超40%,这些人才毕业后大多进入硅谷的半导体企业深耕。美媒曾直言,硅谷有2万多名北大、清华毕业生服务,美国70%的半导体设备研发都有中国留学生的参与,这正是张忠谋担忧的核心——中国培养的顶尖人才,正在成为美国科技产业的“助推器”。 但这番言论背后,藏着张忠谋复杂的立场博弈。作为1962年就入籍美国的华裔,他多次强调自己的美国身份,称美国是“世界的希望”,这种身份认同深刻影响着台积电的布局。他支持美国遏制大陆半导体发展的政策,曾直言大陆技术落后台湾五六年,甚至放言“大陆投100万亿也造不出高端芯片”,可台积电却始终依赖大陆40%的芯片消费份额,这种既迎合美国又不敢得罪大陆的矛盾,让他的观点充满争议。 更值得玩味的是,张忠谋的担忧并未完全成真。尽管大量理工人才初期选择留美,但近年来回国潮已然显现,80%—90%的半导体领域留学生最终选择回到国内,投身芯片自主研发。2025年,中国理工博士毕业人数达7.7万人,是美国的三倍之多,国内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合作等方式,正加速弥补人才缺口。北方华创等企业通过海外工作站和校内实训基地,年引进高端研发人才超300人,清华、北大等高校更是开设芯片专业,定向培育应用型人才。 张忠谋的判断之所以出现偏差,在于他忽视了大陆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面对美国的设备禁运和人才争夺,大陆累计投入超150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自主创新,如今已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刻蚀机实现100%自主可控,中科院联合华为研发的EUV样机进入压力测试,中芯国际14nm制程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车规级芯片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这些进展背后,正是回国人才与本土力量的共同发力。 从行业大佬的视角来看,张忠谋的担忧本质上是对全球半导体格局重塑的敏感感知。他见证过台积电孤注一掷攻坚28nm制程的险胜,也经历过与英伟达因40nm节点纠纷险些对簿公堂的危机,深知人才和技术对产业的决定性作用。但他或许忘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单一人才流动就能左右的,而是政策、资本、人才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
优雅钢琴

优雅钢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