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托尔马乔夫明确宣布:俄罗斯全年征兵制法案通过了,

墨韵兰亭 2025-10-29 21:01:13

10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托尔马乔夫明确宣布:俄罗斯全年征兵制法案通过了,2026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俄罗斯为打持久战做的大动作。   表面上说是“让各地征兵站别那么累”,但国家杜马三下五除二就把法案过了,那“着急应对打仗需求”的心思,谁都能看明白。   10月28号托尔马乔夫一宣布法案通过,外人就懂了这里面的门道,新兵入伍还是分春秋两季,4到7月一批、10到12月一批,没变过;真正改的是前期筛查的环节,以前是“征兵季的时候集中突击办”,现在改成“一整年都常态化弄”。   这话听着像帮基层减负,但结合俄乌战场的情况一想,全是应对消耗战的打算。要知道现在俄乌打起来早不是速战速决的路子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都总结了,打到第三年已经进入纯消耗的阶段,重点就是“给对方造成最大伤害”,这种拉锯战最耗的就是人手储备。   牵头提这个法案的是国防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卡尔塔波洛夫,这人可是俄军征兵体系的“总设计师”。早在2023年他就推动过征兵年龄改革,把上限从27岁提到30岁,还计划慢慢把下限提到21岁;今年更狠,把“自愿投降”定成了最高能判10年的重罪。   他心里门儿清,现在前线拼的不光是人多,更得是兵源质量。之前春季征兵试过搞职业心理测试,一下就筛掉了快2000个有反常行为的应征者;要是还按老规矩集中筛查,要么赶工期漏了人,要么卡流程耽误入伍,改成全年筛查正好能把这个漏洞堵上。   俄军这两年征兵规模一直挺稳,2023年春季征了14.7万人,往年每次也都在13万左右,但战场消耗就摆在那儿。2024年俄军光主战坦克就丢了1400辆,虽说靠翻新库存补了1500多辆,装备能跟得上,可人不能断档啊。   现在前线最常见的就是8个人的小队,顶着无人机弄出来的“透明战场”往前冲,吸引火力给滑翔炸弹指路;这种战术看着糙,却是现在消耗战的常态,每天都得有人顶上去。卡尔塔波洛夫搞全年筛查,就是想让每个征兵季都能稳定输出合格的兵,不用再搞“紧急补人”那套临时方案。   更有意思的是筛查里还藏着技术门道。俄军早就用虚拟现实眼镜挑兵了,应征的人能提前体验当坦克驾驶员、火箭筒手的真实状态,招兵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谁适合上前线、谁适合搞技术。   还有个测心率的BOS-TEST方法,专门挑那种在紧张情况下能稳住神的人,毕竟现在前线无人机满天飞,刚上阵地就慌了神的兵,根本扛不住那种高压环境。把筛查拉成一整年,正好能慢慢把这些细致活做到位,不像以前赶征兵季的时候,只能粗略看看身体条件合不合格。   西方媒体盯着“减负”这话挑毛病,但战场才是最实在的试金石。乌军那边都靠家庭小作坊造无人机凑数了,每个月丢上万架还得硬扛;炮弹供应更惨,从2023年的160万枚降到2024年的150万枚,2025年还在往下砍量。   再看俄军,滑翔炸弹产量从4万枚提到7万枚,装备供应没断过;现在把人力储备的短板补上,就是明着说要打长期仗。卡尔塔波洛夫之前把逃兵的刑期拉到10年,现在又稳住了兵源供应,一边罚一边补,正好把打持久战的人力根基扎牢了。   所以别小看“全年筛查”这个调整,它跟放宽征兵年龄、严惩逃兵、用技术选兵凑在一起,就是一套组合拳。俄罗斯这是把“打多久就准备多久”的心思,揉进了每个征兵环节里。等2026年法案落地的时候,正好是俄乌冲突打到第四年,到时候能稳定输出合格的兵源,才是俄军在消耗战里最硬的底气。这种不声不响补短板的操作,比喊十句“备战口号”都管用。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