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长邦迪正在审查拜登通过自动笔签署的赦免令 起因是众议院一份监督报告突然炸了锅,说拜登用自动笔签的赦免令可能根本不算数。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一边是国会共和党人喊着 “无效”,一边是法律学者说 “没道理”,拜登自己还一口咬定 “每个决定都是我做的”,里里外外透着股美国政坛特有的热闹劲儿。 先得说说这事儿的由头。邦迪之所以突然要审查,全是因为众议院那份报告挑了头。报告里说得挺严重,说凡是没经过拜登亲手书面批准、靠自动签名弄出来的行政命令,都该当成无效处理。这话一出来,邦迪的办公室立马表态要查,搞得好像真发现了多大的违法乱纪似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背后少不了政治较量的影子,毕竟拜登卸任前那波赦免,得罪的人可不少。 你可能没听过 “自动笔”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能模仿人签名的机器,长得有点像小型打印机,有个机械臂握着笔,照着提前录好的签名样本一笔一划复制,签出来的字跟真人写的几乎没差。 这东西在美国政界可不是新鲜玩意儿,早从上世纪杜鲁门当总统那会儿就有人用了,后来好几任总统都靠它处理那些成堆的常规文件。奥巴马 2011 年还用过它签《爱国者法案》的延期,算是第一个用这机器签法案的总统,当时也没人说啥毛病。 可到了拜登这儿,这机器就成了 “问题工具”。最先挑事儿的是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 “监督项目”,他们说翻遍了拜登任期内带签名的文件,除了去年宣布退出竞选的声明是亲笔写的,其余全是一模一样的自动签名,赦免令自然也在其中。这说法一被保守派媒体传开,特朗普立马就盯上了,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连着发文,说拜登那些赦免令 “无效、空缺,没有任何效力”,还笃定 “拜登根本没签,甚至对这些文件一无所知”。 特朗普这话听得人一愣,因为他自己也用过这自动笔。后来记者追问,他才支支吾吾说 “只针对非常不重要的文件,比如给年轻人写回信”,还骂拜登用它签赦免令 “可耻”。 这双标劲儿也是没谁了。不过他这么激动也不是没原因,拜登卸任前那波赦免确实戳中了他的痛处 —— 赦免名单里有特朗普的老对头:比如总跟他在疫情政策上唱反调的福奇,退休前骂他 “想当独裁者” 的前参联会主席米利,还有牵头调查 “国会山骚乱” 的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成员,甚至连拜登自己的五个亲属都在里面。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些 “预防性赦免” 就是怕特朗普上台后报复,特朗普自然咽不下这口气,正好借着自动笔的由头发难。 但骂归骂,法律上到底站不站得住脚?这就得说说美国宪法里的规定了。宪法只说总统有赦免权,没说必须亲笔签名,更没提不能用机器。早在 1929 年,当时的副总检察长就写过备忘录,明确说赦免令不用总统亲手签,怎么行使权力全看总统自己决断。司法部 2005 年也有过意见,说总统能用自动笔签立法文件,压根不存在法律争议。 专门写过《总统赦免权》的学者杰弗里・克劳奇就直接泼了冷水,说特朗普喊着 “赦免无效” 根本没法律效力,拜登的赦免不太可能因为用了自动笔就被撤销。还有不少法律专家跟着附和,说众议院报告里 “未经书面批准即无效” 的说法,纯属没找着宪法依据的瞎嚷嚷,毕竟总统每天要处理几百份文件,真要是每一份都得亲笔签,别说干活了,手都得签废了。 拜登这边也没闲着,7 月份接受采访时就拍着胸脯说 “每个赦免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还解释用自动笔是因为 “赦免令太多了,实在签不过来”。他的助手后来也补充,说拜登是先跟团队敲定赦免的标准,比如哪些罪犯有资格减刑,等名单最终确定后,才让工作人员用自动笔签的,这都属于 “例行程序”,就算中间名单有小改动,也不用每次都让总统再签一遍。面对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指责,拜登更是直接骂他们 “骗子,就是想转移焦点”。 有意思的是,传统基金会那所谓的 “调查” 本身也站不住脚。主流媒体后来扒出来,他们分析的根本不是纸质文件原件,只是电子扫描件,光看数字签名根本没法确定是不是自动笔签的。而且拜登签那些赦免令的时候,虽然有时人在外地,但白宫有明确记录显示他提前批准了内容,这跟宪法里 “总统本人决策” 的要求完全对得上。 现在邦迪的审查还在进行中,但不少人已经猜透了结局。毕竟从杜鲁门到奥巴马,这么多总统用过自动笔,从没听说哪份文件因为这个被作废。司法部自己 2005 年就定了调,现在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更关键的是,美国宪法把赦免权给得相当宽松,除了不能赦免弹劾案和州级犯罪,总统想赦免谁、怎么签,基本没人能拦着,这也是为啥说总统赦免权 “几乎不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