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的一番话炸了锅,明明管的是货币政策,却跳出来对中国稀土出口

薛彤作琴 2025-10-29 17:39:13

最近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的一番话炸了锅,明明管的是货币政策,却跳出来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指手画脚。他甚至在柏林的会议上放话,若中国不让步,“报复是最后手段,必须强硬起来”,这话听着够硬气。   纳格尔不只是德国央行行长,还是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按说他的主业该是管欧元利率、稳德国通胀,可最近却老盯着稀土不放。   早在10月18号,他还说中国更需要欧洲劝欧洲打进攻性牌,纳格尔急着表态根源在咱们10月9号的一则公告里。   那天商务部明确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技术,未经许可一律不准出口连生产线维护技术都在管制范围内,要知道这可不是临时起意是按《出口管制法》来的常规操作。   那就有人问了为啥管稀土技术?其实是因为这东西太关键了,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小到手机芯片,大到新能源车、战斗机都离不开它。   更重要的是之前有境外势力把咱们的稀土技术拿去搞军事,这触及了国家安全红线管制是必然的。   这下德国真就坐不住了,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直接扎心了,德国93.5%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比当初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度还高。   像石墨、铋这些关键原材料,对中国的依赖也都超过80%,要知道德国的命门就在这儿。   大家都知道德国汽车业牛,奔驰、宝马、大众占全球半壁江山可每辆新能源车的永磁电机都得用稀土,要是缺了中国的稀土技术和产品生产线可能都得停摆。   纳格尔喊的强硬报复其实听着唬人,可欧盟内部都没达成一致,法国总统马克龙跟着起哄说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   但是欧盟经济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立马泼冷水,“和中国脱钩不是选项”。   更现实的是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早算过笔账,德国80%的笔记本电脑、68%的手机都来自中国,221种产品依赖中国供应。   假如真要报复德国消费者和企业先得遭殃,物价涨、成本高是必然的,再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一天建成的。   要知道全球92%的精炼稀土都产自中国,美国有稀土矿却得运到中国加工,就算欧美现在建生产线没个五六年搞不定成本还得翻几番。   或许纳格尔可能忘了就在前不久,荷兰无故刁难中国安世半导体中方只是依法收紧管制,德国直接就急了,这说明不是中国求着欧洲而是欧洲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他说中国更需要欧洲纯属自欺欺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喊着要摆脱对华依赖,搞了个《欧洲关键原材料法》。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全球稀土产量中国占68%,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方,其实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   我们的代表人早就说了管制是正常做法,体现大国担当,咱们反对的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只要合规,正常的合作完全可以继续。   纳格尔这番跨界表态更像虚张声势,德国央行的本职是稳经济可他却煽动对抗,要是真搞报复,最先受伤的肯定是德国企业和民生。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大胆决定,怕是没人真敢拍板,说到底这事儿的本质是,欧洲想拿着中国的资源和技术,还想卡中国的脖子。   现在中国按规矩办事他们倒急了,大家觉得,德国真能硬得起来吗?欧盟最后会选对抗还是合作?   信息来源:海峡网,《德国央行行长扬言:若报复中国是最后一招,那就干票大的》2025-10-26

0 阅读:49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