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是犯了天大的误判!放跑了能和杨振宁并肩的中国天才王承书,谁料这个被他们视作

小雪花飘飘 2025-10-29 12:19:18

美国真是犯了天大的误判!放跑了能和杨振宁并肩的中国天才王承书,谁料这个被他们视作“对科学无大用”的女学者,回国后默默为国家铸剑30年。 1947年普林斯顿实验室的合影里,年轻的王承书站在杨振宁身旁,安静却目光坚定。那时她已是提出“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物理学博士,导师都赞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美国从未想过,这个中国女人会成为日后中国核事业的“隐形支柱”。 1956年,王承书冲破美国阻挠,带着300多个包裹的书籍笔记归国。面对导师“留美前途无量”的劝说,她只说:“我更爱祖国,国家需要我。” 一回国,46岁的她就应钱三强之邀改行搞核聚变,两年便成领域领军者;1961年,49岁的她再接重任——负责原子弹核心的高浓铀研制,第三次说出“我愿意”,从此彻底隐姓埋名。 那时中国在铀浓缩领域一片空白,没有计算机,她带团队用算盘算数据;没有设备,就自己搭建调试。每天工作16小时的她,连孩子都难见到,成果只能归于“集体智慧”。1964年,团队提前113天拿出合格高浓铀,为原子弹爆炸提供关键燃料。当举国欢庆记住钱学森、邓稼实时,她已悄然投身下一项核研究。 晚年的她患眼疾却拒绝贵药,1994年去世前留下遗嘱:毕生积蓄捐希望工程,遗体捐医院,骨灰撒戈壁。笔记扉页那句“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必要时牺牲生命”,道尽了纯粹的家国心。 美国永远没想到,当年放走的不是“无用学者”,而是用三次改行、一生隐姓埋名,撑起中国核事业半壁江山的真英雄。这种把国家需要刻进骨子里的纯粹,远比任何光环都动人。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