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智驾比赛成绩表前两天开始传播,已经不少人讨论过甚至争论过了。今天我看到圈外都已经有人在传播谈论,想借此也说几句。
几年前智驾兴起之后,我也参加了多次横评,其实连今天我都在一个横评现场。我们的横评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和方式就是不打分,不排名,特别是不输出所谓总分排名这种我们觉得最没意义的“成绩”。因为这种“成绩”肯定是最容易传播而又最没法体系各种比对细节的。
我们最终结果都是以具体项目成功与否,以及成功的过程是否出色给予评价。例如,你可以从中了解这款系统喜欢压线,那款基本不压线;这款掉头都可以很牛逼,连来自各个方向的博弈都能感知和规避,那款完全掉不过去。
观众可通过横评了解这些差异,按自己的诉求来评价甚至是选择。
但一旦用分数表达,哪个项目该评多少分?权重如何?可能完成高难度博弈掉头也只能拿两分,但稍微压点线就能扣两分,怎样才算合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永远无法停止争论。然后,最后这些分数被后并,排了三六九等,放在一个图表里面到处传播,这类物料并且天然具有可供拉踩的属性。
特别对于广大的圈外人士,看到这种这么清晰明显的高低之分,具体有分数,分数差异还很大,那不管做这个比赛的主办方出发点是什么,不管打分是否合理,规则是否合理,本身已经形成了拉踩效应。
虽然你可以强调说我有详尽视频录像,大家可以细看,又或者还有更详细的拆分项目表格,大家可以细看。另外还附上一般人看似天书一样的评分规则,但是,这种传播门槛和别人的阅读门槛有多高不言而喻。
倒头来传播最容易而且最广的,铁定只有这个最简单最具拉踩效应的榜单,因为天生就更多人需要这个,而你就为此提供了这个素材。
这是我们一直最不想看到的。
大v聊车新能源大牛说

								
用户20xxx25
2023款小米yu7,大写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