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我发现同样是外国军舰擅闯南海,中国对日本的的态度和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对其它国家都是喊话驱离,对日本“咣咣”就是两炮,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军舰打,是打军舰前方的水面,但那可是实打实的真炮弹。 南海不光是条繁忙的航道,每年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从这儿过,价值好几万亿美元。 更别提底下埋着的宝贝了,石油天然气储备估计能顶得上沙特的一大截,渔业资源也养活了周边上亿人。 中国视之为自家后院,战略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域外势力总爱插一杠子,美日澳这些国家,动不动就拉着菲律宾越南搞联合巡航,名义上是“自由航行”,骨子里却在试探底线。 拿2025年来说,美军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强度不降反升,尽管红海危机拉扯了他们的精力,但常态化部署还是没松懈。 智库报告显示,从2009年起,美军针对中国的动作越来越频繁,烈度也上台阶。 中国这边自然得筑牢防线,海警舰艇、海军驱逐舰天天巡逻,战机在天上拉网,织成一张海空天电的立体网。 这不只是守土那么简单,更是护着能源进口和贸易命脉,中国80%的石油进口,得从南海过,日本韩国那边,90%以上也一样。 对大多数国家,基本是程序化操作,喊话警告,驱离现场,顶多派舰艇贴身监视。 菲律宾船只靠近黄岩岛或铁线礁,中国海警往往先用无线电喊停,如果不听,就上船检查或用水炮阻拦。 10月上旬,就有这么一出,菲海岸警卫队指责中方船只“故意撞击”,中方回击说那是菲船无视警告,危险逼近所致。 结果菲船被专业管控,安全驱离,没升级成大冲突,可轮到日本,一切就变了调。 中国对日军舰的回应,总带着股不容置疑的硬气,不是简单喊话,而是直接来真的——向舰前水面实弹警告。 8月1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护卫舰靠近南海争议区,中国海军侦测后,没多废话,发射两枚炮弹,溅起水柱,明确划线。 日本近代那段,对中国是血债累累,侵略、屠杀、殖民,伤痕至今没淡,战后,日本政界右翼总在历史问题上翻旧账,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挑衅钓鱼岛主权。 中国人民的情感底线,就在这,南海虽远,但日本不是局外人,他们的海上自卫队,多次尾随美军搞“航行自由”,搅和南沙黄岩岛事务。 表面是支持“印太战略”,实则在帮美国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日本2025财年防卫预算飙到9.9万亿日元,占GDP1.8%,还计划上2%,买战斧导弹,建统合作战司令部。 这事透着中国外交的智慧,柔性执法对邻国,硬核警告对日军,层层分明,避免了“一刀切”的风险。 日本总想借美国撑腰,在南海玩火,可他们忘了,二战后那点“和平宪法”下的自卫队,面对中国万吨级驱逐舰和苏-35战机,底气真够吗?历史教训摆那儿,日本若不反省,继续搅局,只会自讨苦吃。 中国这两年南海部署,从防御到打击能力跃升,电磁轨道炮上舰测试,新型巡逻舰下水,实力说话。 郭正亮那话,点醒了不少人:同样是军舰靠近,为什么区别对待?因为中国在用行动,守护尊严,警示天下,别小看这两炮,它不只溅起水花,还溅醒了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势力。 你怎么看?是觉得中国这套回应太刚,还是正合适? 信源:中国南海研究院:《关于南海立场,西方为何总在炒作中国对待菲越 “双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