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硬汉 乌克兰总统突然宣布了! 当地时间10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已敲定决策将扩大运用远程武器对俄罗斯目标发起攻击的规模,特别强调要拓展远程作战能力的运用范围。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当天他就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武器商和军方负责人全在场,议题直指远程打击能力提升。 泽连斯基当场点出关键:俄罗斯石油加工产业已付出沉重代价,后续代价还会增加。这话里的威慑意味藏都藏不住。 底气之一来自国产武器。乌军FP-5“火烈鸟”巡航导弹已试射成功,射程超3000公里,是其当前最成功的导弹。 这款导弹很务实,用二手发动机和民用制导系统,1吨战斗部保证威力,单价仅15-50万美元,靠性价比换杀伤力。 无人机也是重点。“猎鹰”-300航程达3300公里,有效载荷300公斤,2024年就已列装部队。 泽连斯基9月透露,乌军武器近60%是国产,这比例已超此前目标,且具备先进特性 。 但西方援助的问题很突出。美国“战斧”导弹援助一波三折,特朗普先说会讨论,后又以美方需用为由推迟。 就算给,数量也有限。美军库存紧张,最多能提供20到50枚,而乌军每月需100枚才可能达战略效果。 更关键的是发射难题。“堤丰”陆基系统刚量产,德国订了都要等一年半,乌军短期内用不上。 俄罗斯早有回应。克里姆林宫放话,若境内深处遇袭,必用“压倒性方式”回应。 行动上更不含糊。10月26日,俄军101架无人机空袭基辅,虽被拦截90架,仍造成3死31伤,含6名儿童。 两天前的10月25日,俄军还用弹道导弹袭击基辅,导致1死10伤,城市建筑多处受损。 泽连斯基也在防备报复,会议特意提及要向合作伙伴争取防空装备。一边要进攻,一边要防守。 可合作伙伴心思复杂。美国把“战斧”当博弈筹码,欧洲也怕被拖入更大冲突,援助态度始终摇摆。 乌克兰的生产瓶颈也没解决。虽有500家无人机厂商,但缺工人、缺原料,产能稳定性存疑 。 喊出扩大打击容易,可武器够不够、能不能发射、扛不扛得住报复,全是未知数。更像一次战略表态。 远程武器能改变局部战局,但俄罗斯领土广袤,单靠几款武器难撼根本。冲突的天平不会轻易倾斜。 如今冲突进入第四个冬天,双方对抗越发胶着。这个新决策,究竟是破局招还是火药桶,没人能打包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