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钢这几日超级出名,因为他有一口惊艳的英语。 很多人都惊呼:原来北大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他是北大法律系毕业生,毕业后到德国汉堡大学深造,汉堡大学在德国是前十名的大学,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李成钢显然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获得了名额。 大家夸他英语好,可很少有人知道汉堡大学的语言门槛有多高。想在这所大学读硕士,德语得达到DSH-2级,英语至少是雅思7.0或托福100,比不少欧美名校要求还苛刻。 他可不是只会“说英语”那么简单。法律专业本身要背海量专业术语,再加上用德语、英语双语学习,光是啃下那些厚达千页的外文法典,就得熬过无数个深夜。 有人说“北大出身自带光环”,这话不全对。北大每年法律系毕业生超200人,能拿到汉堡大学offer的不到5%。真不是靠学校名气,全是自己一道题一道题拼出来的。 再看他现在的表现,在国际场合用英语发言时,不只是流利,还能精准抛出法律条文、逻辑清晰反驳,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做到的。背后是十几年专业和语言的双重积累。 现在很多人学英语只追求“能交流”,可李成钢的例子戳破了一个真相:真正的语言能力,是能用来做专业事、扛得住大场面的。这背后没有捷径,全是实打实的功夫。 还有人拿“天赋”说事,可汉堡大学的教授曾说,他们更看重学生的“抗压力”——面对语言和专业的双重难度,能不能咬牙坚持。李成钢能脱颖而出,这份韧劲比天赋更重要。 别只盯着他“惊艳的英语”,更该看到他背后“过关斩将”的狠劲。从北大到汉堡大学,每一步都是硬闯出来的,这才是真正值得普通人学的地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