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手欠的代价!”辽宁葫芦岛,女子晚上参加聚会,结束时在饭店门口被一同参加聚

南琴聊文化 2025-10-28 19:02:00

“这就是手欠的代价!”辽宁葫芦岛,女子晚上参加聚会,结束时在饭店门口被一同参加聚会的一名男子搂抱。女子制止对方,回家后又将此事告诉给自己的丈夫。女子丈夫闻言与对方通过微信发生口角,而后又驾车带着女子找到对方与发生互殴,其中,对方还用菜刀将女子丈夫的车挡风玻璃砍碎。事后,女子报警,而后又以受到惊吓为由,要求对方赔偿2.3万余元损失。法院这样判!   一场本来能避免的麻烦,全因一次“手欠”的越界拥抱闹到不可收拾,最后有人赔钱、有人受罚,真是应了那句“不作就不会死”。   这事儿发生在2024年8月,本来就是朋友间的聚会,散场时男子苑某非要搂抱女子任某,任某当场就制止了,可谁能想到,这一个不当举动,直接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后让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   首先得说,苑某这一搂,看着是小事,其实已经越界了。   法院最后也认定,他的行为超出了正常社交的界限,不管他说碰的是肩膀还是别的地方,本质上是侵犯了任某的人格尊严和身体权,这在法律上就是有过错的。   任某当时就推开了他,说明这根本不是自愿的,再加上警方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也证实了这事儿,所以苑某的初始过错,就是整个麻烦的“导火索”,这也是后来他要赔钱的关键原因之一。   可事情没就此打住,任某回家把这事告诉了丈夫徐某,徐某一听就火了,直接在微信上跟苑某吵了起来,吵到最后还不解气,居然开车带着任某找上门去,两人当场就打了起来。   更离谱的是,苑某急了眼,竟然拿出菜刀把徐某的车挡风玻璃砍碎了。   这下可好,本来是苑某有错在先,结果徐某的“以暴制暴”也变成了违法行为。   警方最后处理的结果很明确:徐某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被处罚,苑某则因为故意伤害和毁坏财物,受到了两项处罚,俩人没一个占到便宜。   最无辜的其实还是任某,本来只是被不当搂抱,结果还得跟着丈夫去现场目睹互殴,看着对方拿菜刀砍车,直接被吓得精神出了问题。   事发第三天,她就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可能是“癔病”,之后她报警,还要求苑某赔偿2.3万余元的损失。   法院审理的时候,重点看了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是苑某先动手搂抱,就不会有后续的微信口角,更不会有上门互殴和持刀砍车,任某也不会受这么大惊吓住院。   所以苑某的初始过错,是整个事件链条里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必须为最终的损害负责。   不过法院也没支持任某2.3万的全额索赔,而是核定了合理损失后,判决苑某赔偿约1万元。   这也说明,民事赔偿是为了弥补实际损失,不是凭情绪漫天要价。   苑某最后不仅受了行政处罚,还得掏1万块钱,这就是他“手欠”的直接代价,一点都不冤。 这事儿看着是个小纠纷,其实藏着大道理。   首先,社交边界真的不能乱踩,不管是朋友还是熟人,肢体接触都得看对方愿意不愿意,不然看似小事,也可能触犯法律。   其次,遇到事儿千万别冲动,徐某本来是想为妻子出头,结果反而违法受罚,还让妻子受到了更大的惊吓,完全得不偿失。   法律从来都不认可“以暴制暴”,不管有理没理,动手就会犯错。   说到底,这1万块钱赔偿,赔的不只是医疗费,更是对社交边界的尊重,对冲动行为的惩罚。   不管是苑某的“手欠”,还是徐某的“易怒”,最后都付出了代价。做人做事,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冲动,才能避免这种多输的局面。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0
南琴聊文化

南琴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