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信源:新浪财经——传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仅接受人民币结算!) 10月下旬,一封发自中国的邮件,让大众、宝马等欧洲汽车巨头的会议室灯火通明。邮件宣布了一个看似的好消息,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将恢复芯片供应。但附带的条件却石破天惊,揭示了一场关于企业控制权的深刻较量。 冲突的根源始于9月30日。荷兰政府以“防止关键技术转移”为由,依据《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随后,母公司闻泰科技委任的首席执行官张学政被解除职务,其股权也被强制托管。 荷方的行动基于法律文件上的所有权,但他们很快发现,这种名义上的控制权与企业的物理现实完全脱节。早在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便合规收购了安世半导体,此后公司的重心已悄然转移。 超过80%的安世芯片在中国生产,75%的研发团队常驻中国。其位于东莞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封测基地,承担了公司约70%的封测任务,年产量超过500亿件。荷兰总部掌握了法律外壳,却未能触及企业的价值核心。 面对荷兰总部的远程指令,以及其向全球客户发送邮件声称中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做法,安世中国的回应精准而有力。10月23日,安世中国公开声明,指出荷方对其高管张秋明的免职在中国法域内无效。 更为关键的行动是恢复供应的附加条款:所有交易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过往以美元为主的交易惯例,将欧洲汽车业对芯片的迫切需求,直接转化为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应用场景。 对于库存告急的欧洲车企,这道命令无法拒绝。一位大众集团的采购负责人坦言,眼下只能按要求用人民币购买。这一商业条款的变更,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直接绕开了美元清算体系,为交易规避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荷兰政府试图抓住的控制权幻影,给欧洲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其真实的代价。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严重警告,芯片供应的持续中断可能导致欧洲汽车业面临大范围停产。 这并非危言耸听。大众集团估算每日损失高达上亿欧元,德国整体面临百万辆汽车的产能缺口。福特在欧洲的工厂直言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而宝马和奔驰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产线,也因缺少这种功率芯片而陷入停滞。 危机的破坏力源于车规级芯片严苛的认证壁垒。更换一家芯片供应商,认证流程至少需要一年;申请全新的生产许可,则需要长达三年以上。在仅有数周库存的现实面前,任何替代方案都远水难救近火。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风波,是全球供应链重构时代的一个缩影。它揭示出一个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旧有的、依赖建立规则和充当金融贸易中转站的获利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当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于10月21日通话寻求解决方案,当闻泰科技启动中国区的“独立自救”与国产化替代计划时,一个信号已经明确。在全球化的新牌局中,话语权不仅属于制定规则的一方,更属于有能力制造产品的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