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

论芸有事 2025-10-23 14:54:34

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2018 年,国内科技公司闻泰科技做了一笔震动行业的大买卖,花了近 260 亿把荷兰的安世半导体整个买了下来。   这事在当时特别受关注,毕竟是中国半导体领域少有的大规模跨国收购,而且安世半导体本身实力不弱,手里握着不少芯片领域的核心技术,对我们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能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收购完成后安世也成了 100% 的中资企业。   谁也没料到,这笔看着挺稳妥的商业交易,后来会因为政治因素变了味,2021年开始,荷兰方面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这笔收购后的企业运营频频干预。   到了 2024 年初,更极端的情况出现了,当地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部分资产,还强行更换了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原本手握 100% 股权的中方,慢慢被架空,实际控制权基本旁落他人之手。   现在最让人揪心的是安世半导体的处境,要是真走到破产那一步,损失最大的肯定是中国企业。   闻泰科技当初投入的 260 亿巨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这些钱背后是无数投资者的信任和企业多年的积累。   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中方原本想通过收购获取的技术、市场资源,以及对国内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可能都会因为这次变故化为泡影。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商业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   以前不少中企觉得,在欧洲做生意,只要遵守当地法律、按商业规则办事,就能依靠所谓的 “契约精神”保障自身权益。   但这次闻泰科技的遭遇打破了这种信任,“国家安全”成了一些国家干预正常商业活动的借口,商业行为被强行绑上政治战车,原本该受尊重的合同条款和产权约定,在政治力量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这给所有打算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过去出海可能更多考虑市场、技术、成本这些商业因素,现在看来,政治风险必须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去评估。   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对外资的态度、国际局势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企业海外业务的关键变量。   就像这次荷兰的干预,事先很难完全预料到会升级到冻结资产、更换董事会的程度,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对企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对国家层面来说,也需要尽快完善海外投资的保护机制,中企出海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全球各地的投资布局也越来越广,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对待和风险挑战。   如果能有更健全的机制,比如更有效的外交协调渠道、针对性的法律支持体系,以及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就能在企业遇到类似闻泰科技这样的困境时,提供更及时、更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然,我们也不用因为这件事就对出海失去信心,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是大势所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环境的复杂性。   这次的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让更多企业学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护自己,也推动国家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0 阅读:1124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10

用户16xxx10

2
2025-10-24 01:21

我们不会抢荷兰的啊

剑者仁心

剑者仁心

2
2025-10-24 03:54

AI能写出什么好文章

猜你喜欢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