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太难了,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拉根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能不能实现国内自足自给?确实不是咱非要买外国大豆,实在是国内目前真的做不到自给自足。就说去年的数据,咱国家一年要消耗的大豆里,十斤有八斤都是从国外买的,自己种的连两成都不到。 国内大豆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形成巨大贸易逆差。2024年全年进口量1.05亿吨,同比增长6.5%,金额527亿美元。自给率不足20%,需求量约1.1亿吨,本土产量2065万吨。2025年前9个月进口8618万吨,同比增长5.3%,9月单月1286万吨,创同期最高。采购来源以巴西为主,前9个月从巴西进口6370万吨,占比74%。 转向巴西后,价格大幅上涨。巴西大豆对华报价较年初涨79.9%,每吨溢价60美元。中国买家暂停12月和明年1月船期采购,规模800万吨。阿根廷价格随之抬升,因为中国需求太大,供应商趁机加价。巴西运输成本低,距离近,即便涨价仍比其他来源实惠。但高溢价导致库存压力增大,国内企业观望。 耕地资源有限是关键问题。优质土地优先种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作物关乎粮食安全。要实现大豆自足,需要占用一半玉米地,导致玉米减产1亿吨,转而进口玉米更亏本。东北是大豆主产区,农户算账,一亩玉米净赚600多元,大豆仅300元。土地效率低,大豆亩产400斤,玉米1000斤,相差两倍。 大豆生长要求高,盐碱地或坡地产量低。改造盐碱地有进展,但面积小,无法覆盖全国缺口。饲料豆粕比例降到13%,通过加氨基酸和副产品,一年省1400万吨大豆。但整体需求缺口仍大。黄土高原西南山区不适合种大豆,产区集中东北华北,扩张难。 补贴政策实施,但收益不及玉米。品种改良缓慢,新品种亩产增百斤,追不上玉米。病虫害多,天气影响大,减产风险高。强制自给会牺牲主粮或推高肉蛋奶价,影响民生。目前只能多元化供应商,同时优化品种和土地利用,逐步提高自给率,但需长期努力。 2025年上半年进口4937万吨,同比增长1.8%。巴西对华出口3186万吨,占比高。8月进口量历史最高,7331万吨前8个月总量。美豆进口锐减,上半年均价446美元/吨,巴西439美元,美国459美元,每吨贵21美元。贸易格局变化加剧价格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