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特朗普痛骂后,美商务部长掀桌子:退出与中方在马来西亚的谈判。这事本质是美国内部先乱了阵脚——把经贸谈判当成给选民看的政治戏,最后圆不下去只能撂挑子,连基本的合作诚意都抛到了脑后。 先聊聊这场谈判的来龙去脉。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又起波澜,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美国那边立刻跳脚,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要加码关税。双方本着对话解决的分歧,约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碰头,何立峰带队,中方态度稳当,准备就稀土供应、技术转让和农业采购几个点深挖。 美方派出的阵容不弱,财政部和商务部齐上阵,本以为能借APEC峰会前夕的势头,敲定个初步共识。谁知,这事从头到尾就没安生过,美方一边嚷嚷不想脱钩,一边又在媒体上放狠话,稀土管制“无法接受”,中国买美国大豆“没达标”。这前后不一的调调,让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可企业界早憋了一肚子火,供应链一断,芯片厂和农场主都得哭爹喊娘。 说起美方领头的那个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这人背景可不简单。他1961年生在纽约长岛,从哈弗福德学院经济学毕业后,直奔华尔街,29岁就爬上Cantor Fitzgerald的总裁宝座。那家公司专做债券交易,他上台后大刀阔斧,搞电子平台,员工从几百扩到上万,年营收破10亿大关。2001年9·11那场惨剧,Cantor总部在世贸北塔,丢了658条人命,包括他弟弟。 卢特尼克那天送孩子上学才躲过一劫,事后他重组公司,建救济基金赔了上亿美元家属钱。这事让他在金融圈名声大噪,可也显出他那股子强势劲儿,内部常有下属和他公开顶牛。转行政坛,2024年他帮特朗普过渡团队出谋划策,2025年2月当上商务部长,主抓贸易和技术出口。刚上任,他就推“50%规则”,逼美国企业甩掉中国供应链,这政策一出,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叫苦不迭,数据都显示执行起来成本飙升,企业规划全乱套。 卢特尼克这人做事爱冲在前头,特朗普提名他时还夸他“华尔街硬汉”,可实际一上手,就露了马脚。他管辖的领域正卡在中美元首会晤的关键节点,稀土和技术管制本是老大难,美方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年进口稀土占全球八成以上。耶鲁大学早有报告测算,要是继续加关税,到2025年底美国GDP增速得掉1.05%,物价涨2.85%,老百姓买日用品得多掏腰包。 卢特尼克却一门心思搞强硬,社交媒体上发帖diss中国管制措施,暗示追加禁令。这不光是个人秀,还想讨好农业州选民,那些中西部豆农正闹腾,中国采购下滑,仓库豆子堆成山,游说团天天堵国会山门。可他这帖一发,立马把预备磋商搅黄,中方外交部回应克制,但美方内部已炸锅。 特朗普对谈判进度本来就窝火,美国农业州压力山大,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本该按协议追上,可关税战一打,订单直线掉。豆农们打电话给政客,特朗普急需转移视线,就盯上自家团队。卢特尼克和特朗普阵营早有分歧,他想借谈判捞政治分,特朗普却嫌他不够狠。 10月23日那通公开批评,直接点名团队“软蛋”,暗示换人。卢特尼克面子挂不住,团队节奏全乱,本来鹰派和温和派就拉锯,前者想加码禁令,后者怕伤企业筋骨。这下好了,干脆集体撂挑子,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谈判。理由冠冕堂皇,说中方“不配合”,其实自家矛盾捂不住,政策像过山车,美国企业吐槽没法规划生产。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说句美国先乱阵脚。从2018年贸易战开打,美方签了“不打贸易战”共识,转头就加关税;豁免一批中国货,又启动新调查。企业界看不下去,行业协会私下抱怨政策不明朗。卢特尼克的退出,更把这反复无常抖落得一览无余。 马来西亚会场,中方团队稳坐钓鱼台,何立峰助手李成钢按共识推进,美方却临时换人,议程压缩到开场白。整个上午就寒暄,咖啡凉了也没实质进展。全球瞅着这出闹剧,道指小幅波动,大豆期货跟着晃荡。特朗普飞东京时,还在空军一号上抱怨“部长们自作主张”,可这锅甩不掉,责任明摆着在美方把经贸当政治戏码,选民看热闹,最后圆不回来就砸场子。 退一步讲,这场掀桌子不光丢人,还伤筋动骨。美国半导体业离不开中国稀土,高科技产品生产链条一扯就断。商务部数据摆在那,2025年上半年,对华出口已下滑15%,企业库存积压,失业率在中西部隐隐抬头。卢特尼克的“50%规则”本想重塑格局,可白宫内部文件批他数据偏差,提案屡被否。 党内鹰派欢呼“对华强硬”,可农场主和芯片厂老板直摇头,供应链报告堆桌上,风险点圈得密密麻麻。中方呢,一直按部就班,从入世谈判到如今磋商,早摸透美方套路。这次破裂后,北京只强调“美方拿出诚意,别让政治私利骑到合作头上”。明眼人一看,球踢给了华盛顿,美国要是不改“言而无信”的老毛病,以后想拉中方坐桌,门儿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