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成为国际笑话!中国0进口美国大豆,特朗普放话威胁:再不进口,就不买中国的地沟油了!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2025年又进入新阶段。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从美国进口大豆为零,上次这样还是2018年11月。那时候贸易战刚开打,中国加征关税,美国大豆出口受重创。现在情况类似,但中国采购转向更彻底。巴西和阿根廷成了主力供应商,9月中国总进口大豆1290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出不少,就是不碰美国的。为什么?关税壁垒高,加上中国加强检验检疫,防堵美国货曲线进入。 路透社报道,中国买家回避美国新季大豆,转而从南美囤货。这直接打击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他们本指望秋收后卖给中国,现在价格低迷,库存堆积。共和党把这些农民当核心票仓,特朗普上台后承诺保护,可现实是贸易战升级,农民收入下滑。农业部数据,今年美国大豆产量预计高,但出口前景黯淡。中国市场占美国大豆出口40%以上,丢了这个,等于丢了半壁江山。农民们抱怨,政府补贴跟不上损失,很多人考虑转种玉米或小麦,但市场饱和,日子难过。 特朗普的回应挺有意思,他10月14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指责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行为,然后威胁要停买中国食用油。其实他指的不是普通食用油,而是废弃食用油,也就是地沟油,主要用来做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统计,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这种油127万吨,价值12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43%。 这数字听起来不小,但跟大豆比呢?2024年中国从美国买大豆2700万吨,价值128亿美元,大豆贸易额是地沟油的十倍多。彭博社分析,中国对美地沟油出口今年前半年就降了,7月只有38万吨,转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特朗普这威胁,等于拿小筹码换大市场,逻辑上站不住脚。国际媒体直呼这是昏招,美国豆农先急了,他们觉得政府没帮上忙,反而添乱。农民日报评论,特朗普想用地沟油吓唬中国,可美国新能源产业依赖这种廉价原料,停买等于自伤。 欧盟最近也对中国地沟油加税,美国跟风的话,生物燃料成本涨,通胀压力大。特朗普团队本想用这招逼中国让步,可中国回收体系强,出口渠道多,影响有限。这事儿闹大,成了国际笑柄。 中国防堵美国大豆的手法越来越高明。海关联合巴西、阿根廷建区块链溯源平台,从产地到运输全程追踪。加上DNA检测,能精准辨别大豆来源。 7月就有30万吨标称阿根廷的大豆被退运,检验发现蛋白质含量和基因序列指向美国中西部。外媒报道,这批货试图洗产地进入中国市场,结果直接原路返回。阿根廷从中获益,今年向中国卖了大批大豆,追加订单从20船到35船。特朗普政府为此批了200亿美元援助阿根廷,说是经济支持,其实帮他们补贴农民扩大产量。阿根廷用这钱刺激大豆种植,潘帕斯平原上产量激增,直接填补中国需求。美国农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财富杂志说,阿根廷抢了美国470亿美元的大豆红利,豆农感觉被背叛。共和党内部分歧加剧,中西部议员批评政府政策,农民抗议浪潮起。伊利诺伊州一个农场主在采访中说,丰产不丰收,损失20万美元,很多同行面临破产。贸易战本想保护本土产业,结果美国农业生产成本升到4674亿美元,农民忠诚度面临考验。 地沟油贸易的背景得说说。中国是全球最大废弃食用油出口国,2023年出口181万吨,美国买了71万吨。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100万吨,中国占60%。这种油廉价,适合做生物柴油,美国新能源政策推高需求。可贸易战下,中国主动减出口,转向日本、欧盟等地。2023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出口38万吨,占美国进口65%,但2025年降幅大。特朗普威胁停买,胡锡进评论,这是急缺筹码的表现。 11.4亿美元的生意换上百亿大豆订单,算盘打得响?中国地沟油企业早调整市场,欧洲疯抢这种资源,国内回收率高,没美国市场也能活。美媒彭博指出,特朗普误判,暴露美国新能源弱点。生物燃料产业依赖进口,停买推高成本,消费者买单。关税威胁无效,中国对美出口已下降,特朗普的话更像政治秀。国际上,日本共同社问外交部,中方回应处理中美经贸靠对话,不是威胁。这事儿让美国形象尴尬,成了全球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