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危险,欧洲很可能要腾出手来和老美一起制衡中国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一口气冻结了俄罗斯大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欧盟攥着大头,单是俄罗斯央行存在欧盟的钱就有2000亿欧元左右。 更关键的是这些资产里90%都存放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相当于欧盟捏住了俄罗斯的“钱袋子”。 就算资产被冻结,每年产生的利息也不是小数目。美国《纽约时报》算过一笔账,光俄罗斯央行那1900亿欧元资产,每年就能生出30亿欧元利息,差不多相当于每天820万欧元白花花的银子进账。 一开始,欧盟还装模作样地说“只动利息不动本金”,把每年30亿欧元利息当“零花钱”给乌克兰买武器。 可随着战争越打越烧钱,乌克兰每个月军费就要50亿美元,这点利息根本不够塞牙缝。于是欧盟开始动歪脑筋,琢磨着用这些利息当抵押,给乌克兰发放高达500亿美元的贷款。这招堪称“空手套白狼”——用别人的钱当担保,自己不用掏腰包,还能落个“慷慨援助”的美名。 但欧盟内部对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急吼吼地想把钱全砸给乌克兰,生怕俄罗斯哪天打过来。德国、法国虽然嘴上支持,心里却直打鼓。 德国财长林德纳私下里承认,这种操作“法律风险太大”,万一俄罗斯哪天翻盘,欧盟拿什么还钱?更要命的是,欧洲清算银行总部在比利时,比利时首相德克罗直接放话:“要动钱可以,欧盟27国必须签协议共同担责,别想让我背黑锅!”这一下把矛盾彻底摆到了台面上。 就在欧盟内部吵得鸡飞狗跳的时候,俄罗斯的反击来了。普京大手一挥,直接冻结了美国纽约梅隆银行和摩根大通在俄的3.72亿美元资产,还警告说“敢动我一分钱,我就扣你十分”。 德国、法国的企业首当其冲,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说断就断,两国电价一天之内飙升25%。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公开反对动俄罗斯资产,他说得很直白:“今天能冻结俄罗斯的钱,明天是不是就轮到我们了?” 按理说,欧盟被俄罗斯这顿反制搞得焦头烂额,应该消停一会儿了吧?可他们偏偏在这时候盯上了中国。 就在联合声明发布的同一天,欧盟委员会悄悄通过了一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准备征收高额关税。这明摆着是想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给欧洲车企“输血”。 更绝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放出狠话,如果中国不放开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就要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对中国加征惩罚性关税、限制资本流动,甚至暂停专利保护。 很明显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是欧洲的“如意算盘”。俄乌冲突让欧盟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能源供应(比如俄罗斯天然气)和产业链(比如中国制造业)风险太大。于是他们提出“战略自主”,想在关键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可欧洲自己不争气,稀土加工技术80%掌握在中国手里,电动车电池产能也远远落后。怎么办?只能用“下三滥”的手段,又是加关税又是搞制裁,妄图把中国挤出欧洲市场。 更危险的是欧盟正和美国悄悄“联手”。北约峰会刚结束,美国就宣布要在亚太地区增加驻军,还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芯片联盟”。欧盟这边也没闲着,一边给乌克兰提供“幻影”战机和“紫菀”防空系统,一边和美国在WTO起诉中国“倾销”光伏产品。这种“军事上援乌抗俄、经济上联手制华”的策略,已经露出了“新冷战”的苗头。 不过欧盟的算盘打得再响,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先不说内部矛盾重重,单是经济就已经扛不住了。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成本暴涨,德国工业产值缩水12%,大众、宝马等车企被迫把生产线搬到中国。这时候和中国打贸易战,无异于“自杀”。 最讽刺的是,欧盟想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杀鸡儆猴”,结果却把自己的信誉搞砸了。现在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纷纷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欧元资产比例。道理很简单:今天欧盟能冻结俄罗斯的钱,明天是不是就轮到我们了?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动摇,而这一切,都是欧盟自己作出来的。 总的来说这份14国联合声明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欧洲内部的矛盾,也暴露了他们制衡中国的野心。但欧洲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全球化时代,谁也离不开谁。想靠制裁和对抗解决问题,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京报网 【乌克兰、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表联合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