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前副总裁黄汉森在采访中表示:任何技术领域,只要每当中国团队进入时,其他企业都没得玩了,要么选择退出,要么发展其他业务。 过去几十年,全球科技产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欧美日韩负责定义游戏规则,制定标准,占据价值链顶端,吃最肥的那块肉,咱们只能捡点边角料,还得看人家脸色。 就说半导体这行,早年间美国英特尔说一不二,发明了集成电路,搞出“IntelInside”策略,全世界的电脑都得贴他们的标,利润高得吓人。 后来产业转到日本,再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台积电靠着代工又成了巨头,芯片怎么造、卖多少钱,都是他们说了算。 还有显示面板,以前三星、LG的OLED屏垄断市场,一部手机的屏幕成本占了好大一块,他们说涨价就涨价,咱们的手机厂商只能忍着。 通信领域更别提了,2G、3G、4G时代,标准都是欧美企业牵头制定的,咱们得交一大堆专利费,还经常被卡脖子。 但这局面慢慢就被中国团队给搅活了,而且是搅得彻底变了天。 就说最近广西刚发布的那个轻小型水深探测激光雷达,以前这玩意儿全被欧美垄断,不仅卖得死贵,还卡着不给咱们核心技术,想测个水深都得看人家脸色。 咱们的团队憋着一股劲,整整攻关13年,上千次实验,终于搞出了GQ-23这款设备,才3.2公斤重,清澈水里能测20米深,水底20厘米的东西都能看清,比欧美那些笨重的设备好用多了,价格还不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半。 你说这情况下,欧美那些老厂商还怎么玩?要么降价一半跟咱们拼,要么就得退出这个市场,毕竟没人愿意花冤枉钱买又贵又不好用的东西。 再看手机屏幕,京东方现在多牛啊,以前三星显示在OLED面板市场占着41%的份额,LG也有21%,咱们根本插不上手。 但京东方一步步追上来,现在全球份额稳在14%,跟天马加起来都快20%了,关键是咱们的面板不仅质量不差,价格还更实在,现在不管是国产手机还是国外品牌,好多都用京东方的屏。 三星以前靠面板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也得调整业务,把重心往更高端的领域挪,这不就是黄汉森说的“发展其他业务”嘛。 通信领域的华为更是给咱们长脸,以前5G标准制定欧美说了算,现在华为直接成了Gartner报告里的行业领导者,5G核心网络的收入和出货量都是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超过42%,全世界420多个网络都用他们的解决方案,服务着十几亿用户。 以前欧美企业制定通信规则,想收多少专利费就收多少,现在华为有了话语权,规则就得重新商量着来,这就是把他们的“饭碗”给端了。 最让人提气的是半导体产业,这可是被卡脖子最狠的领域。 以前英特尔、台积电把控着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咱们连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但现在中芯国际的市值都上千亿了,还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这些配套企业,整个产业链都起来了。 要知道半导体产业几十年里从美国转到日本,再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现在明显在往中国大陆转移,这就是因为咱们的团队不仅能造芯片,还能把成本降下来、把产能提上去。 以前台积电靠着先进制程躺着赚钱,现在也得警惕咱们,这不就是中国团队带来的压力吗?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突破是不是碰运气?根本不是!就像那个激光雷达,研发团队熬了13年,攻克了三大技术难题,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还拿了49项中国专利和11项国际专利。 华为能在5G领先,也是常年砸钱研发,把AI都用到了核心网络里,可靠性做到了99.9999%。这种肯下苦功夫、能熬得住的韧劲,欧美日韩的企业还真比不了。 以前欧美日韩定规则,本质上就是想永远站在价值链顶端,让咱们永远当“打工仔”。比如他们卖一台高端设备赚100万,咱们只能赚10万的组装费。 但中国团队一进来就不一样了,咱们不仅能造出来,还能造得更便宜、更好用,直接把“肥肉”从他们嘴里抢过来。就像激光雷达,以前进口的贵得离谱,咱们造出来后价格砍半,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这就是把他们的垄断给打破了。 现在全球科技圈都怕中国团队入场,不是因为咱搞不正当竞争,而是因为咱太能拼了,别人定的规矩里,高端技术卖高价,低端市场赚差价,咱偏要把高端技术做成白菜价,让普通人用得起,这样一来,那些靠垄断赚钱的企业自然活不下去。 黄汉森说“要么退出要么发展其他业务”,这话一点不夸张,光伏领域的欧美企业退了,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欧美企业在收缩,机器人领域的巨头也在转型,这不是欺负人,是市场规律,谁能把技术做好、把成本降下来,谁就有话语权。 过去几十年的旧规矩早就该打破了,欧美日韩靠先发优势吃了这么多年红利,现在轮到中国团队站出来了。 咱不是要抢谁的饭碗,是要让科技不再被少数国家垄断,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