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加速“互联互通”,孙玉良:用行动践行地球村理念】
走在二连浩特的街头,你会看到来自蒙古国的患者推着轮椅缓缓走向医院,红十字志愿者的手轻轻扶着他们,那是“‘一带一路’·光明行”的暖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胜过千言万语。这不仅仅是医疗援助的瞬间,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的生动体现。光明行让眼疾患者重获光明,也让中蒙友谊像春日的阳光,悄然渗透进每一条边境小路。
从边境口岸到高铁铁轨,从物流园区到航空航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正在加速。中老铁路把云南昆明和老挝万象连成一条畅通大道,让陆锁国不再受困于地理,而新疆亚欧国际物流园将中亚市场与中国内陆紧密连接。黑龙江的气垫船让游客即便在流冰季节也能畅游边境风光,内蒙古策克口岸的国际班车日复一日穿梭在中蒙两国之间。每一次出行都是中国推动区域合作的脚步,每一条线路都是民心通达的桥梁。
经贸往来也是桥梁,也是纽带。二连浩特到扎门乌德的经济合作区不只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文化、技术、理念的交流所。磨憨—磨丁、和田玉、艾德莱斯绸……商品的流通不仅推动经济增长,更承载着文化的互鉴。传统边贸市场与现代数字贸易的结合,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从“面”到“质”,从温暖的民生改善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都呈现出生动画面。
体育场上,同样上演着友谊与竞争的双重交响。肃北的“村BA”球王争霸赛,东兴与芒街的足球友谊赛,新疆环塔国际拉力赛,丹东鸭绿江马拉松……汗水湿透球衣,掌声响彻看台。运动让人忘却国界,也让友谊在竞技中沉淀,体育成为民心相通最直接、最自然的媒介。跨境赛事不仅是比拼技巧,更是一场文化的交融与认同感的建立。
旅游合作,让边境不再是地理的限制,而是文化共享的平台。德天瀑布的跨境体验让游客在一步之遥感受越南风情,阿尔山的温泉和林海成为蒙古游客打卡的新宠,新疆的丝路文化探秘游和龟兹乐舞体验游,让世界触摸到中国的历史深度。旅游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文化交流的温柔方式,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
民俗节庆,同样在边境上演精彩。广西“三月三”、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不同国家的人们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感受文化的魅力。黑龙江兴凯湖冬捕节、云南普洱的丢包节,这些节庆让边境地区成为文明互鉴的舞台,也让多元文化在欢声笑语中融汇成友谊的纽带。节庆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外交的生动表达,是民意、民心与政策的无声对话。
在民生领域,中国同样展现了实力和温度。西藏黄牡丹藏医药文化节,云南河口国门医院接诊外籍患者近8000人次,新疆霍尔果斯探索跨国医疗保险衔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构建中蒙医疗共同体……从义诊到远程医疗,从公共卫生防控到文化交流,每一次跨境合作,都让边境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农业合作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和技术,更是区域发展的活力。云南怒江农技帮扶、中缅友好村寨、乌兹别克斯坦甜瓜节、吉林通化葡萄酒调研……边境农业合作让科技与经验流动,让品牌与市场相互渗透,让民生改善与区域发展实现双赢。农业不仅维系生活,也维系着邻国间的理解与信任,成为合作的稳固基石。
职业教育与青少年交流,则是在未来播种友谊。内蒙古包头铁道职院的混合班、云南勐腊职业中学的双语双专业模式、中缅边境国门学校、呼伦贝尔“我在中国有个家”研学活动、绥芬河中俄学生家庭互访……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文化的交织中,成为国家间合作和理解的桥梁。未来的友谊,从他们手中生根发芽,也让周边外交有了持久动力。
从光明行的医疗援助到边境节庆的欢声笑语,从经济合作区的交易到铁路、高速的互联,从葡萄酒产业调研到丝路文化体验,每一件小事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注脚。亲诚惠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落地生根的实践。通过民生、教育、文化、经贸的全方位互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在稳步推进,边境不再是阻隔,而是桥梁。
行走在边境的土地上,你能感受到的,是中国外交的温度,是政策落地后的生动画面,是国家与民众之间最真实的互动。每一条高铁、每一次节庆、每一片葡萄园,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具象化。它告诉世界,合作不是抽象的承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其中的共建共享。
这就是中国的边境故事,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现代的实践。在这里,民心相通不是空谈,文化交流不是摆设,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不只是数据和指标,而是鲜活的人、活泼的事件和真实的感受。正因如此,中国的周边外交,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立足,从点滴中彰显力量,从实践中积累信任。边城见闻,正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区域合作画卷,书写着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