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 90 后高职生。 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训讲台上,教那些熬过高考独木桥的本科生做铸造实操。 你能信吗?她第一次去清华报到时,手里拎的不是厚厚的学术论文,而是装着砂型模具、游标卡尺的蓝色工具包。 当时中心主任李双寿看着她的简历问 “高职学历教清华学生,你心里有底吗?”,她捏着工具包带子说 “我底在手上,能把实操技巧讲明白”。 第一堂课教 “砂型紧实度控制”,有个机械系男生私下说 “高职老师能比课本专业?”,她没辩解,直接拿起砂箱演示抛砂动作。 “你们看,手腕要带 30 度旋转力,力度不够砂型松散,铸件会有气孔 —— 不信你们试试”,男生上手试了三次都没达标,最后还是她手把手教的。 后来这男生成了她课上的 “常客”,还说 “邢老师讲的细节,教材上就一句话,她能拆成三个步骤,特别好懂”。 她在高职时可没少下苦功,上翻砂实操课体力跟不上,别人一天做 3 个砂型,她只能做 1 个,就每天早上 6 点去操场跑 3 公里。 晚上留在实训室练到 9 点,手上磨出茧子就贴创可贴,一个月后不仅速度追上同学,做的砂型还被老师当成范本。 现在她的课在清华特别抢手,每周三下午的 “现代铸造技术实训”,选课系统一开放就被抢空,还有北大工学院的学生跨校来蹭课。 她从不藏着自己的学历,第一次上课就跟学生说 “我没考上本科,但我在铸造领域摸了 8 年,咱们互相学”,这话后来还被学生发在了清华校园论坛上。 2023 年她评上清华 “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获奖项目是 “3D 打印砂型与传统铸造结合的教学改革”,评审说 “她把前沿技术落地到实训,让学生真能上手”。 她也没停下学习,2020 年在职报了陕西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专业,2022 年拿到本科毕业证,2024 年又评上了铸造工艺方向的工程师。 去年她还和清华老师合作发表了论文,题目是《虚拟仿真在铸造实训中的应用》,刊登在《实验技术与管理》这本核心期刊上。 其实她不是孤例,她的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 2018 年就和清华工业训练中心合作 “定向培养计划”,已经送了 15 名毕业生过去。 这些毕业生有的教数控加工,有的带焊接实训,成了清华实训课的 “技术主力”,李双寿主任说 “他们补上了高校实训‘重理论轻实操’的缺口”。 你们身边有没有靠一技之长打破学历偏见的人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