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沙特方面突然宣布了! 10月26日,沙特电力与开发商签署了价值120亿里亚尔(约合32亿美元)的购电协议,将两座联合循环燃气轮(CCGT)电厂(装机容量3.4吉瓦)发电的电力出售给开发商。 项目位于塔布克省,预计2024至2025年陆续投运,为国家电网注入稳定电力。 消息一出,不少人心生疑问:不是说好要搞新能源、实现“2030愿景”吗?怎么又回头建燃气电厂了? 其实,这正是沙特的聪明之处——不冒进、不空谈,而是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稳扎稳打推进能源变革。 一边是绿色雄心。今年7月,沙特刚敲定1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超80亿美元,目标直指光伏与风电的大规模部署。另一边,则是现实考量:国内电力需求年均增长7%-9%,夏季高温下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网容不得半点闪失。 在这种背景下,燃气发电就成了最理想的“过渡能源”。它比燃油清洁、比煤电高效,启停灵活,能快速响应用电高峰,堪称电网的“压舱石”。 目前,沙特62%的电力来自天然气,38%依赖重油等燃料,而可再生能源占比尚不足1%。要直接跳过中间阶段,全面转向风电光伏?技术、储能、成本都还没准备好。 “转型不是换衣服,说脱就脱。”一位能源分析师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沙特的做法很务实:先用天然气把燃油顶下去,降碳又省钱;再慢慢铺开绿电,等技术成熟、系统稳定,自然就能完成切换。” 更关键的是,沙特对天然气的依赖并未打算在短期内终结。高盛预测,到2030年,燃气仍将占据沙特电力结构的“半壁江山”。而这次新建的3.4吉瓦机组,不仅填补供电缺口,也为未来大规模绿电并网争取了缓冲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高达2350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与电力基础设施。从光伏电站到储能系统,从氢能试点到智能电网,机会遍地。 而中国企业,凭借在光伏制造、储能技术、工程总包等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已多次中标沙特项目。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更多能源合作展开,中企有望继续“分蛋糕”。 这场能源变革,沙特没有选择激进“断油”,而是以燃气为基、绿电为翼,走出一条渐进式转型之路。它不追求 headlines,却用实打实的投资和布局,诠释了什么叫“谋定而后动”。 或许,真正的能源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颠覆,而是一场静水流深的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