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一场深刻的军事思维进化正在战场上发生,俄军的作战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摧毁。他们吸取了实战的血腥教训,认识到现代战争是一场“系统对抗”,攻击的重心从摧毁作战单元这些“肌肉”,转向了瘫痪指挥节点这类“神经中枢”。 这种战术追求的是功能性瘫痪,而非简单的装备损毁。在俄军看来,牢牢扼住对手的关键命脉,比单纯摧毁更多武器装备这类 “钢铁物件”,显然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俄军的作战思路里,牢牢攥住对手的核心要害,比单纯去摧毁更多笨重的 “钢铁装备”,显然有着更高的战略价值。 对乌军而言,无人机堪称 “战力放大器”,它不仅能大幅提升整体作战能力,还承担着侦察情报、标记目标以及实施精准打击等一系列关键作战任务。 单是一个指挥站点,就能对数十甚至上百架无人机进行统筹操控,它更是整个区域内感知战场态势、发起打击行动的核心枢纽。乌军曾依靠无人机与“星链”系统的配合,实现对十公里外俄军坦克的精确打击。 然而,这个强大的系统存在着致命的命门。乌军部署了超过四万台“星链”终端,它们负责传输无人机侦察数据和指挥信息。 这些终端一旦启动,其发出的信号极有可能被俄方设备捕捉扫描,进而致使自身位置暴露无遗,在无形的信息战场上陷入被动之境。倘若某一处指挥核心被成功破坏,那么该片区内所有依托无人机构筑起来的作战网络,大概率会跟着陷入完全停滞的局面,再也无法发挥原本具备的作战效能。 俄军为此编织了一张高效的“猎杀之网”。依托 “白芷” 这类电子战设备作为核心工具,他们得以在十公里的范围之内,精准完成对特定频段的扫描与探测工作,具备了相应的技术能力。 一旦发现“星链”信号,俄军便能在几分钟内发动攻击。西部军区此前曾公开说明,仅用一昼夜的时间,就成功拿下 48 处无人机指挥站点的摧毁目标,与此同时,2 台 “星链” 终端设备也被彻底损毁。 俄军采用的打击手段风格各异、类型丰富,且每种手段都带有极强的破坏力,足以对攻击目标形成致命性的打击效果。 他们会动用大功率电池驱动的FPV无人机,在低空搜索操作员设备发出的低功率信号。2024年8月投入库尔斯克作战的新型VandalFPV无人机,采用光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还能在最后100米自动锁定目标。 进入实际作战环节,俄军常会采用多架无人机接替进攻的战术,让攻击行动形成连贯态势。第一架命中后,第二架立即补刀以确保摧毁效果。 2024年9月,在切尔尼戈夫州,俄军就是使用携带燃烧弹药的无人机,精准摧毁了乌军的“星链”通信站。对于隐藏在植被中的目标,他们甚至会使用“戈雷内奇”喷火无人机进行清理。 这种针对“神经节点”的打击,对乌军造成了体系性的冲击。前线部队的侦察能力和炮火打击精度因此骤降。例如在2025年6月,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击乌军无人机发射场后,其地面部队的推进变得更为顺利。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心理层面。乌军无人机操作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感到自己时刻被监视,指挥机构不再安全。 2025年2月在赫尔松,乌军第61旅就因开启“星链”终端而迅速遭到联合打击。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恐惧,让乌军的指挥所不得不频繁变更位置,其整体作战效率也因此出现了大幅下滑。 这类针对性的猎杀行动,让传统战争中清晰的前后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同时也向外界展现出,战争形态正逐步从 “以平台为核心的作战模式” 朝着 “以网络为核心的作战模式” 转变。 关键信息节点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重型装备。未来军队的强大与否,将更多取决于其信息系统在高压下的运作能力。能够快速适应这种新型战争模式,才能在冲突中占据先机。 信源:俄国防部公布视频:使用航空炸弹和导弹摧毁乌军一临时部署点及无人机指挥所 2025-07-18 19:30·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