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

兰亭说事 2025-10-27 13:05:21

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这个人就是姜向涛。 1995年,44岁的姜向涛守着几亩地种庄稼,一年到头顶多混个温饱。看着妻儿跟着受累,他心里发急,琢磨着怎么能让地长出更值钱的东西。那时候他连“育种”俩字都没听过,只知道卖种子比卖瓜挣钱,就拉着几个乡亲组建了制种小组,跟着研究所学做种子培育,慢慢摸门道。 三年后的夏天,小儿子在瓜地里突然喊起来:“爹,这株瓜苗不一样!”姜向涛跑过去一看,只见那株西瓜苗每节都挂着小幼果,可从头到尾没开一朵雄花。他试着用其他西瓜的雄花给这株苗授粉,忙活了大半年,最后就收着138粒种子。 这138粒籽成了他的宝贝,第二年春天赶紧种进地里,可长出来的全是普通西瓜,那些特殊性状压根没出现。 姜向涛没灰心,第三年接着种。没想到,地里真的又冒出了只开雌花的瓜苗。他翻遍能找到的资料,才弄明白这是罕见的“隐性基因表达”,这种全雌西瓜产量能比普通西瓜翻好几倍,当时美国、日本的专家砸了上亿美金研究十几年,连门都没摸到。 从那以后,姜向涛一门心思扑在育种上。家里10平方米的仓房改造成育种室,没有恒温设备,就垒个火炕控制温度;没有精密仪器,就拿放大镜蹲在炕上看花粉。天不亮就去地里观察,半夜爬起来记录瓜苗生长情况,连吃饭都抱着笔记本。 乡亲们有劝他的:“老姜,别折腾了,安稳种瓜不好吗?”他只是笑一笑,第二天照样钻进瓜棚。 2005年,折腾了五年的姜向涛终于成功了,地里的全雌西瓜长得又大又圆,产量比往年翻了两倍多。他知道这东西金贵,辗转找到郑州的专家,对方一看就惊了:“这是全球都没解决的难题啊!”随后又帮他联系上“甜瓜大王”吴明珠院士。 吴明珠在海南的基地里见到全雌西瓜,握着他的手说:“你真了不起,国外专家十几年都没成”。 有了吴明珠院士的帮助,姜向涛在海南建了育种基地,开始“南繁北育”——冬天在海南育种,夏天回林甸种,一年当两年用。2006年,吴明珠带美国专家杰克来参观,杰克蹲在瓜棚里看了半天,竖着大拇指说:“中国的农民真了不起!” 2007年,全雌西瓜拿到了专利,美国种业公司的人找上门,开口就给300万美元,说要买断这项技术。300万美元在当时能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可姜向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2012年,英国公司又带着同样的价钱来,他还是那句话:“这技术是中国的,我不能卖”。 后来,他做了个更让人佩服的决定:把自己十几年培育的23种全雌瓜种子,全都无偿捐给了国家种子基因库。这些种子成了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农业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这些年,姜向涛没闲着。他在海南和林甸两头跑,18年没跟家人一起过过春节,就怕错过瓜苗生长的关键期。 2024年,74岁的他还打理着7个棚室,里面种着300多个瓜类品种,新培育的4个哈密瓜品种甜度更高,已经准备注册进国家基因库。甘肃的全国繁育种子基地专门请他当技术顾问,指导全雌瓜的种植推广。 截至2024年,姜向涛已经培育出42个瓜类专利品种,他的名字早就登上了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的年报。 有人问他图啥,他说不出漂亮话,只知道这土地养了他一辈子,能为国家留点有用的东西,值了。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陈祖武

陈祖武

1
2025-10-27 14:02

[赞][赞][赞]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